一般看來,大富大貴之後,就可以隨心所欲。但在中國人的傳統道德觀念中,窮奢極欲與為富不仁是一對雙生子,並且這樣就很容易導致一敗塗地。可見,大富之後仍能保持簡樸的生活方式,不但難能可貴,甚至可以說是使自己的投資事業更上一層樓的最好方式。李嘉誠自始至終保持了這樣一種作風。
1995年8月,香港《文匯報》刊出有關李嘉誠的訪談錄。李嘉誠說:“就我個人來說,衣食住行都非常簡樸、簡單,跟三四十年前根本就是一樣,沒有什麽分別”。
在公司裏,李嘉誠與職員一樣吃工作餐,他去巡察工地,工人吃的大眾盒飯,他也照樣吃得津津有味。李嘉誠不抽煙,不喝酒,也極少跳舞,惟一的嗜好,就是打打高爾夫球。
李嘉誠為公益事業“揮金如土”、一擲千金,但是他的個人生活卻是如此儉樸,確實令人深思。
中華民族古有訓誡:成由儉,敗由奢。誠然,李嘉誠的財富並不是單靠節儉積攢而來,更多的是靠誠實經商賺來的,但我們仍不能排除節儉在財富積累上的重要作用。假如揮金如土,多大的財富也會坐吃山空。
我們簡單地舉例來說,在香港山頂區買一幢豪宅就需耗資數億港元。一艘超豪華遊艇也需耗資數億元。試想,別的一切不計,單買幾幢豪宅、幾艘豪華遊艇,就可以使金山坍塌。
李嘉誠的境界還不止於此,他不是單純地為了節簡而節簡。“充實人生,勿使虛度”是他的一條座右銘。意思是說,要把賺來的錢盡量花在別人身上,而不是存起來做個吝嗇鬼,因為如果那樣,人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義。李嘉誠認為,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了多少,給別人做了多少事,而不是你從社會中索取了多少,得到了什麽。
李嘉誠從潮州古城走進了香港,從香港西環的小塑膠廠走向新蒲崗,走向北角,進而走進香港中環的心髒地帶皇後大道中的華人行,又從而走向世界。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他幾經風雨,終於找到了恰如其分的人生位置:世界著名的華人企業家和經濟戰略學家。他是當代香港社會經濟發展史的見證人。在為香港社會的安定與經濟的繁榮發展的同時,李嘉誠也充實、發展、完善、造就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