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要問,李嘉誠事業的最大成功是什麽?相信大多數人都會說,是1972年7月31日經過艱苦奮鬥締造的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有人再問,李嘉誠一生事業中最精彩、最得意的傑作是什麽?人們又大都會說是從1979年9月25日起到1981年入主香港英資老牌財團“和黃”公司,從而形成了國際化多元化的龐大“經濟王國”。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真正令李嘉誠高興和鍾情的卻並非這兩件事。熟悉李嘉誠的人都知道,他最為高興、最為滿意的是獨立捐資創建汕頭大學,他常常耿耿於懷、念念不忘的則是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附屬第二院,以及汕頭大學精神衛生中心的腫瘤醫院。
在李嘉誠決定捐建汕頭大學醫學院之初,曾有朋友勸告他說,辦醫學院很貴,就好像一個大海洋一樣,比一般的大學可能要貴10倍。在買儀器及各方麵的投入都要比一般大學多得多,而且醫學院一定要有附屬醫院才有用。因此,勸李嘉誠捐建大學不一定要建醫學院,可以建一些費用相對較低的大學,可是李嘉誠仍然堅持一定要搞一個醫學院。李嘉誠之所以如此鍾情汕頭大學醫學院,是因為深藏在他內心的,對往昔艱辛歲月的一片深情。
在那戰亂、動**、貧窮的年代,當小學教師的父親,謀職何其艱難,度生何其窘迫,羸弱的父親常在寒夜裏就著昏黃的燈光批改作業。麵對陋室、寒夜、孤燈和咳嗽聲,年少的李嘉誠蜷縮在木板床的薄被裏,倍感教育工作者的貧困與辛勞。
在那樣的年代,祖母由於極度驚悸,由於貧窮,由於缺醫少藥,在澄海後溝長辭人世。父親帶著一家人跋山涉水,幾經險阻,來到香港,但體質已極度虛弱,身染沉疾,終於過早的離開了人世。
數十年的人生征途,使李嘉誠對發展文教醫療衛生事業終有所悟。他意識到,“中華民族要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國民體魄之健康至為重要。”他看到,“人生的病痛對一個人來說,是很痛苦的事。如果科學發達,又有了錢,患了病,就有辦法治療,健康可以恢複,生命可以挽回。”“一個人如果得了病,得不到好的治療,有時甚至會喪失勞動能力,會增加家庭的負擔,增加社會的負擔,自己痛苦,社會也艱苦。”因此,李嘉誠在內心深處牢固地樹立了“竭誠為祖國的文教衛生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的堅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