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投資債券,就符合他一貫的商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的原則。不過,最能體現李嘉誠做事原則的事例,也許是與華資財團欲再次聯手合作,吞並垂暮獅子置地這一件事。
當時,各種收購的傳聞紛紛擾擾,眾多財大氣粗的華商大豪,均被認為可能染指置地:長江實業的李嘉誠,環球集團的包玉剛,新世界發展的鄭裕彤,新鴻基地產的郭得勝,恒基兆業的李兆基,信和置業的黃廷芳,香格裏拉的郭鶴年等等,皆在此列。另外,股市狙擊手劉蠻雄,亦可能趁虛而入,狙擊置地這個龐然大物。
據說,劉蠻雄曾登門拜訪怡置大班西門·凱瑟克,提出要以每股16港元的價格,收購怡和所控25%的置地股權,遭到對方憤然拒絕。一來嫌劉氏太過貪心,出價如此之低;二則劉氏在股市名聲欠佳,怡和不願意把多年苦心經營的置地交付於此等人手中。
頭腦甚為精明的劉氏隻得告退,其後又有多位大老板紛紛前往拜訪西門。西門既不徹底斷絕眾獵手的念頭,又高懸香餌,惹得眾人欲罷難休,欲得不能。不過,這些都是傳聞,是真是假,難以分辨。其中流傳最廣的,要數以李嘉誠為首的華資財團了。
據說,李嘉誠也曾拜訪過西門·凱瑟克,表示願意以每股17港元的價格收購25%置地股權,這比置地10港元的市價要高6元多。雖然西門·凱瑟克對這個出價仍不滿意,但他也未把門徹底堵死,他說:“談判的大門永遠向誠心收購者敞開,關鍵是有雙方都可接受的價格”。於是,李嘉誠等人與凱瑟克繼續談判,雙方一直很難達成一致。
李嘉誠在談判中不想表現得太積極,這也許是他的性格使然。所以,同收購港燈時一樣,他有足夠的信心等待有利於他的機遇降臨。此時,股市一派新氣象。按股市一向的“低進高出”現象,這個時候不是股市吸納的好機會。或許,氣氛活躍的股市也並不能持續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