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中後期,李嘉誠把視野放在全球,在加拿大、英國、新加坡、日本都有他投資的足跡。
1980年代中後期,加拿大經濟局勢嚴峻。但加拿大最大的收獲就是“逮住”了世界華人首富李嘉誠,僅他一人,就為經濟麵臨衰退的加拿大帶來100多億港元巨資。香港眾多華商,又追逐李嘉誠的腳步,他的好友同樣是世界級華人富豪鄭裕彤、李兆基等競相向加拿大進軍。
杜蒙特與範勞爾赴港專程采訪,發現加拿大商務官員和商人為了便於與李嘉誠接觸,竟然把辦公室也搬進了華人行。在決策階段,李嘉誠幾乎每天都要接待這些加拿大“星探”,並與高級助手研究加方提供的投資項目。
兼任加拿大赫基公司主席的馬世民充當了李嘉誠的“西域”大使。他是主張海外擴張的強硬派。李嘉誠早就萌生了締造跨國大集團的雄心壯誌,現在和黃、港燈相繼到手,現金儲備充裕,時機已經成熟,他自然想大顯身手。
李嘉誠、馬世民以及長江副主席麥理思,穿梭於太平洋上空。1986年12月,在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的撮合下,李氏家族及和黃透過合營公司UnionFaith投資32億港元,購入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52%的股權。時值世界石油價格低潮,石油股票低迷,李嘉誠看好石油工業,做了一筆很合算的交易。這是當時最大一筆流入加拿大的港資,不但轟動加拿大,亦引起香港工商界的**。
港島輿論界議論紛紛,有人說李嘉誠大肆收購歐美企業,是隱形遷冊;還有人說他食言,準備淡出。李嘉誠說:“因投資關係,我在1967年時已獲得新加坡居留權,別人怎麽說,我並不在意”。
1988年馬世民會見美國《財富》雜誌記者時說:“若說香港對我們而言太小,這的確有點狂。但困境正在日漸逼近,我們沒有多少選擇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