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長江實業上市後,李嘉誠就提出趕超置地的遠大目標。當時不少人持懷疑態度,單以地盤物業相比,擁有35萬平方英尺的長實,如何比得上擁有千餘萬平方英尺的地王置地?
然而,事實證明李嘉誠並沒有誇海口,他僅用了7年的時間就實現了趕超置地的目標。而他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就在於他在經營房地產時靈活多變,不固守過去的經驗。
1978年,港府開始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采取半官方的房委會與私營房地產商建房並舉的方針。建成的房分公共住宅樓宇與商業住宅樓宇兩種,前者為公建,後者為私建。公房廉價出租或售予低收入者,而私房的對象則主要以中高消費家庭為主。
李嘉誠的大型屋村計劃,就是為大眾消費家庭推出的。在港島北岸的中區、東區、西區,每年都有高層住宅樓宇拔地而起,那是祖傳地盤物業的業主和地產商收購舊樓拆掉重建的,但地盤七零八落,很難形成屋村的規模。因此,李嘉誠認為,屋村隻有到港島南岸、東西兩角、九龍新界去發展,那裏形成了10多個衛星城鎮。
大型屋村的優點,就是綜合功能強,集居住、購物、餐飲、消遣、醫療、保健、教育、交通為一體,便於集中管理,統一規劃。一個大型屋村,往往由政府與多個地產商共同開發,屋村之外,還有相配套的工業大廈及社區服務業。
1979年,長實擁有的地產物業急速增加到1450萬平方英尺。而此時香港的第一大地王置地,擁有的地盤物業麵積才1300萬平方英尺。長實員工歡欣鼓舞,因為他們僅用7年時間就實現了趕超置地的目標。
李嘉誠由衷地欣慰,但他也清楚意識到離置地仍有較大差距,置地是中區地產大王,地盤物業大都在寸土寸金的黃金地段。而長實在黃金地段的物業寥寥無幾,兩者物值相去甚遠。但李嘉誠並不急於在中區發展,他更看好港島中區和九龍尖沙咀以外區域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