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語:
鎮定的心態能讓煩躁不安的人冷靜下來,以便休養身心,充沛精力。
李嘉誠認為,在任何危急關頭,商人都必須堅持鎮定自己的心態,在最清醒的時刻做出重要決策,不可因急性病而痛失一切。因此李嘉誠恪守經商的“鎮定本”。
大家都知道香港是彈丸之地,不僅狹小,而且多山。有限的土地,無限的需求,加之港府采取高地價政策,寸土寸金。
身為一業之主,李嘉誠多次為廠房傷透腦筋。尋找交通便利,租金適宜的廠房有多難?數次擴大生產規模,都是在現有的廠房重新布局。車間裏,設備、人員、製品,擠得水泄不通。
香港工業化進程出人意料地急速發展,物業商喜笑顏開,趁勢提租。許多物業商隻肯簽短期租約,用戶續租時,業主又大幅加租。用戶苦不堪言,李嘉誠亦然。李嘉誠曾多次構想:我要有自己的廠房該多好,就用不著受物業商任意擺布。他的構想,經過長時間醞釀胎動,進一步明朗:我為什麽不可做地產商?
1958年,李嘉誠在繁盛的工業區——北角購地興建一座12層的工業大廈。1960年,他又在新興工業區——港島東北角的柴灣興建工業大廈,兩座大廈的麵積,共計12萬平方英尺。李嘉誠雖吃準了房地產的樂觀前景,仍采取謹慎入市、穩健發展的方針,他沒有走捷徑——預售樓花,而是將之作為出租物業。
賣樓花是霍英東於1954年首創。他一反地產商整幢售房或據以出租的做法,在樓宇尚未興建之前,就將其分層分單位(單元)預售,得到預付款,即可動工興建。賣家用買家的錢建樓,地產商還可將地皮和未成的物業拿到銀行按揭(抵押貸款),真可謂一石二鳥。
繼霍英東後,許多地產商紛紛效尤,大售樓花。銀行的按揭製度進一步完善,蔚然成風。在這種方式中,用戶隻要付得起樓價的10%或20%的首期,就可把所買的樓宇向銀行按揭。銀行接受該樓宇作抵押,將樓價餘下的未付部分付給地產商,然後,收取買樓宇者在未來若幹年內按月向該銀行付還貸款的本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