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雙贏為永恒之道。利益對人的行為有著最為持續和強烈的激勵作用,要想使合作行為持久地維持下去,就必須兼顧好各方的利益,讓大家都有利可圖。李嘉誠不管對待什麽樣的朋友,他始終講究一個“和”字,處處從他人的利益出發,堅持“利益共沾”的原則,主張讓利於人和不占他人便宜,“義”字當頭,這使他與別人能夠長久地合作下去,實現自身事業的長足發展。
眼前吃虧不見得是壞事
一個真正的商人,是一個懂得取舍的人,是一個知道如何進退的人,是一個可以把握機會的人。
李嘉誠知道,一個人若想要出人頭地,就不能安於現狀,不能因為作出一點小小的成績就自我滿足。
李嘉誠在五金廠主要是負責推銷鍍鋅鐵桶。自從李嘉誠加盟五金廠,五金廠的業務蒸蒸日上,以銷促產,產銷均步入佳境。老板喜不自禁,在員工麵前稱阿誠是第一功臣。
然而,備受老板器重的李嘉誠,剛剛打開局麵就要跳槽。老板心急火燎,提出給李嘉誠晉升加薪,他仍沒有回心轉意。
李嘉誠去了塑膠褲帶製造公司。在現代人的眼裏,這是一間小小的山寨式工廠,位於偏離鬧市區的西環堅尼地城爹士街,臨靠香港外港海域。
那麽,這間山寨工廠的魅力到底在哪兒呢?
李嘉誠此舉,一是受新興產業的**,二是塑膠公司老板的慫恿。
20世紀40年代中期,塑膠工業在歐美發達國家興起。香港作為全方位開放的世界自由貿易港,市麵上很快就出現從歐美輸入的塑料製品。塑料製品易成型,質量輕,色彩豐富,美觀適用,能夠替代眾多的木質或金屬製品。塑膠同時又有易老化、含毒性等缺點,但這些缺點,被人們趨趕時髦的風氣所湮沒。
李嘉誠在推銷五金製品之時,就敏感到塑膠製品的巨大威脅。最初,塑膠製品是奢侈品,價格昂貴,消費者皆是富人階層。但塑膠製品的價格一直呈下降趨勢,舶來品愈來愈多,尤其是港產塑膠製品麵市,造成價格大跌。李嘉誠清晰地意識到,要不了多久,塑膠製品將會成為價廉的大眾消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