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情是殘酷的,但比起陷入情中不能自拔就輕得多。人生當以有情始,絕情終。這樣你才能解救自己,成全他人。
老子說:“不見可欲,使心不亂。”(《老子·三章》)——不去見心裏想見的,強行使自己心不亂。再揪心的事,眼不見心不煩。不見、不理、不管、不在乎,這“四不主義”實是做人絕學!
絕情是殘酷的,但比起陷入情中不能自拔就輕得多。人生當以有情始,絕情終。這樣你才能解救自己,成全他人。
老子說:“不見可欲,使心不亂。”(《老子·三章》)——不去見心裏想見的,強行使自己心不亂。再揪心的事,眼不見心不煩。不見、不理、不管、不在乎,這“四不主義”實是做人絕學!
蘇舜欽《宿華嚴寺詩》:
危構崔嵬出太虛,坐看斜日墮平蕪。白煙覆地澄江闊,皎月當天尺璧孤。疏磬悲吟來竹閣,青燈寂寞照吟軀。老僧怪我何為者,說盡興亡涕淚俱。
我又看見一個古人在我麵前流淚了,但這又有什麽稀奇?古人的淚是淚,難道今人的淚不是淚?閱盡今人淚,還笑古人癡。
古人給我最大的教益是“情”,給我最大的麻煩也是情。我曾在很多文章上、很多書上、很多場合中推銷過中國的“性情傳統”,鼓吹不已,人莫不煩,而我自以為有意思。
其實誤矣。
有情不如無情。
多情不如絕情。
正好比一束花不如一塊石頭長久。
日本有個搞建築的在一片繁花茂盛的櫻花林中搞了一座房子,裏麵有庭院,卻絕無花木,也無草坪,有的是一片砂石,明淨空靈,人一到此地,立刻由繁華入冷清,大有情趣。這座房子被日本人評為該年度建築設計之冠,日本人的禪學修為畢竟不淺。
我的老家原名“破橋”,這個名字怪吧?其實也不怪,因為那裏本來就有一座殘破的大石橋。也不是古橋,反正就是一座天天被人踩的破石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