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老子密碼

“小國寡民”的密碼

字體:16+-

《老子》在第80章說: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複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理想的國家是這樣的:國土很小,百姓不多,但他們有用不完的器具,並且重視生命而不隨處遷徙。這樣,雖有舟車,卻無可用之地;雖有武器,也沒有機會陳列。使人民回複到不用文字、不求知識的結繩記事時代,有甜美的飲食,美觀的衣服,安適的居所,歡樂的習俗,大家無爭無隙。

“小國寡民”的生活圖因為都是小國,所以各國的人民彼此都可看到,雞鳴狗吠的聲音也可以聽見。雖然如此,但因生活的安定,彼此之間的人民卻到老死也不會離開自己的國家、與鄰國的人互相往來。)

1.同一種思想的人物

“小國寡民”是返回至德的時代。莊子在《胠篋》中寫道:

你難道沒有聽說過至德的時代嗎?那時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廬氏、祝融氏、伏羲氏、神農氏等人所治理的百姓,沒有過分的要求,隻知結繩記事,吃的合口,穿的合身,居住安適,風俗純樸就可以了。

雖然他們的都邑彼此相連,雞犬之聲時有耳聞,但兩地的百姓直到老死也不會離開自己的國家、與別國的人互相交往。那個時代,才是真正的太平啊!

南懷瑾說:對曆史發生興趣的人們,自然不難發現:《周禮》問世的那個時代,與柏拉圖生活的時代,具有文化曆數上的相似性:那是一種貴族製度、等級秩序瀕臨解體的前夕。因此,那些寄托在文字中的希望,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理想化的對“黃金時代”的期待。它或是肯定了黃金時代的存在(周禮),或是預見其重現(柏拉圖);或哀悼其滅亡(柏拉圖),或讚頌其盛世(周禮)。因此可以說,老子的《道德經》與柏拉圖的《理想國》這兩作品有其相似的文化功能,這造成兩作品的相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