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老子密碼

“大成若缺”的密碼

字體:16+-

老子在45章說:“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最完滿的東西,因物而成,看起來好像有欠缺的樣子,但是它的作用卻永不會停竭。)

莊子認為:“所謂成,就是毀,毀,就是成。”

林語堂說:“隨物用成,都沒有像狀,所以叫缺。”

1.人生的大意欲

“大成”是人生大意欲、大事業的完成,“若缺”,是大事業完成後的缺憾。也是到了曆史該終結的時候了。

美國哲學家艾愷認為:黑格爾的傳人是馬克思。他對工業革命後所產生的社會情況創造了一套影響深遠的宏觀理論。

在二十世紀末,艾愷在芝加哥大學急就了一篇相當精湛深遠的哲學論文。《從二十一世紀的世界會演化到儒家化的文化嗎》這篇哲論主體思想,主要是通過重新闡釋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來生發開去的:

“曆史的終結”和“即將來臨的文化衝突”,所以獲得如此大的共鳴,主要原因是他們適逢其時,對九十年代世界變動提出宏觀曆史式的解釋。不論福山先生和享廷頓教授的解釋(指他們所寫的文章曾在全球引起廣泛的討論。前者是《曆史的終結》,後者是《即將來臨的文化衝突》,是否具有深度,他們或多或少對九十年代世界的三大變動作出分析。這三大變動是:(一)蘇聯在東歐政權的崩潰;(二)世界各地不斷出現的宗教、種族、血緣的紛爭;(三)“後現代”學術思潮對客觀真理存在的懷疑。

梁漱溟以為,天地萬物都是大意欲的具體表現。大意欲的具體表現營造一股無形的力量,不斷推人類進步向前。全部生命是這種盲目力量的一種表現。正是這種意誌——大意欲的個別具體化——和實現這種具體化時所遇到的障礙之間的爭鬥成了生命曆程。精神或未實現的意欲,在需要和反應的不斷相互作用中造成了對環境的需求並克服了環境中的障礙。這種文化即是生活的方式,人們用它來解決意欲的需要和環境帶來的障礙之間的矛盾。文化的不同可以歸結為“意欲方向”的不同或是意欲根據處理環境中障礙的方式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