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儒家一麵旗幟,在莊子看來,孔子是最先得到老子之道的人,他的思想,多是來源老子的思想,但由於孔子積極進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而老子消極退隱,主張“無為而無不為,”因此彼此分道揚分道揚鑣了。二千年前,莊子就解開了老孔交談的密碼,二千年後,作家林語堂再次將莊子解開的孔子得道的密碼公開搬出來曬。他在《想像的孔老會談》中說:
孔子像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後世尊為至聖、萬世師表。孔子從30歲起授徒講學,創辦私學,共培養了三千多名弟子。孔子周遊各國,曆盡磨難,卻始終鬱鬱不得誌。他晚年在繼續從事教育事業的同時,致力於整理文獻,編纂“六經”。他的弟子將他的部分言論輯為《論語》。這是莊子虛構的故事,他本人也承認自己的作品中,十之八九都是寓言。他詳述哲學思想的方法,往往是以曆史上、傳說中或自己虛構的人物為主,不時為這些主角安插談話的機會。
因此,在他的作品裏,充滿了無法逐字記載的會話,隻要看過雲將和鴻蒙、光曜與泰清、黃帝、無為和無始,以及“伯昏無人”和“叔山無趾”等人的會談故事,就不難明白他的取材了。
本篇描述雖為想象,但其間也會提到不少孔、老時代的曆史事實。一般傳言,老子較孔子年長,而孔子一生隻見過他一次。當然,由道家經手的文章,總是把孔子描寫為接受勸告,而不是給予勸告的人。
在《莊子》這本書裏,孔子以不同的會談方式出現了有四五十次之多,其中還包括了孔子的弟子——顏回和子貢——與道家聖者邂逅的趣聞。
1順著天道走
孔子想要西行至周,把他那些珍貴的書藏在周室。子路思考了一會兒,便對他說:“聽說周室有個掌管圖書的人,名叫老聃,現在已退職歸隱,老師如果要藏書,不妨找他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