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成功說服他人首先須做到知己知彼,在溝通之前明白對方想聽什麽、愛聽什麽、最需要什麽,這需要我們在說話時學會察言觀色,揣摩對方的心理,對他人的想法和觀念有一個清楚的了解,讓對方心悅誠服地接受你。
猜透對方心思才能說對話
說話,要懂得什麽時候說什麽話;說了,還要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因此,察言觀色才能夠讓我們的溝通更為順利,避免各種不必要的麻煩。
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打敗項羽,平定天下之後,開始論功行賞。這可是攸關後代子孫的萬年基業,群臣們自然當仁不讓,彼此爭功,吵了一年多還吵不完。
漢高祖劉邦認為蕭何功勞最大,就封蕭何為侯,封地也最多。但群臣心中卻不服,私底下議論紛紛。
封爵受祿的事情好不容易塵埃落定,眾臣對席位的高低先後又群起爭議,許多人都說:“平陽侯曹參身受七十次傷,而且率兵攻城略地,屢戰屢勝,功勞最多,應當排第一。”
劉邦在封賞時已經偏袒蕭何,委屈了一些功臣,所以在席位上難以再堅持己見,但在他心中,還是想將蕭何排在首位。
這時候,關內侯鄂君已揣測出劉邦的心意,於是就順水推舟,自告奮勇地上前說道:“大家的評議都錯了!曹參雖然有戰功,但都隻是一時之功。皇上與楚霸王對抗五年,時常丟掉部隊,四處逃避,蕭何卻常常從關中派員填補戰線上的漏洞。楚、漢在滎陽對抗好幾年,軍中缺糧,也都是蕭何輾轉運送糧食到關中,糧餉才不至於匱乏。再說,皇上有好幾次避走山東,都是靠蕭何保全關中,才能順利接濟皇上的,這些才是萬世之功。如今即使少了一百個曹參,對漢朝有什麽影響?我們漢朝也不必靠他來保全啊!你們又憑什麽認為一時之功高過萬世之功呢?所以,我主張蕭何第一,曹參居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