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孔子做人真經

固執不等於執著

字體:16+-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子軍》)孔子說:“人應該杜絕四種情況:不要想當然,不要太絕對,不要固執,不要以自我為中心。”人一固執就很難聽見別人在說什麽,容易犯各種各樣的小錯與大錯。孔子說的這“四個不要”,核心就是不要固執。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子罕》)

孔子說:“人應該杜絕四種情況:不要想當然,不要太絕對,不要固執,不要以自我為中心。”

人一固執就很難聽見別人在說什麽,容易犯各種各樣的小錯與大錯。孔子說的這“四個不要”,核心就是不要固執。

孔子以前非常固執,一定要當周公之徒,要通過當大官來行大道,一旦他真的當了大官就大開殺戒,誅殺了政敵少正卯。因為別人的相反意見對他來說是不可容忍的,必須受到懲罰,而因為真理在他手中,所以他可以殺人。

孔子後來才知道自己錯了。世界上人很多,你有你的堅持,我有我的堅持,各人不同,意見衝突是肯定的,一有衝突就殺人,世界上的人你殺得完嗎?殺不完的。因此,矛盾應擱置,有時不解決又何妨?

孔子明白這個道理後,不再認為自己是唯一正確的。他在周遊列國的路上遇到過諸如荷僚丈人、楚狂接輿等等這樣的異端,他就非常開明了,任憑別人評說,不再訴諸武力,過了就過了,有差異反而是一種樂趣。

孔子為什麽有這麽大的轉變?因為他自己也是個大異端,所以能理解各種異端。孔子的想法與眾不同,因此盡管周遊列國,還是沒有一個國君用他,可見孔子在各國國君眼中確實是個異端。國君們要的是如何殺人管人的絕招,孔子卻說“仁者愛人”,因此注定不得啟用。

孔子因此明白自己所想的與國君們相當太遠,以前自己的理想是荒唐的。如果人想通過別人之手行道,那就不是道了。因此,人必須自己就行道,不要通過別人行道。也就是說,孔子隻需要做好自己就是仁義了,根本不需要去拯救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