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
孔子指出:君子(有修為的人)做事不標新立異,隨大道,隨潮流,但又不隨潮流而流,而要在潮流中做中流通砥柱,“不流”是指不隨波逐流,做人立起。“不倚”是指不騎牆。
孔子再次指出,中庸是有原則的,絕非騎牆。所有的牆都會倒下,你怎麽騎得穩?再說牆又不會走路,騎牆無益,不如自己立起雄起,做事別有境界。
這種境界就是“遊刃有餘”。
“遊刃有餘”的重點不是“遊刃”,而是“有餘”。遊刃是技術,有餘才是大道。
“有餘”不容易!《紅樓夢》中說:“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有路想回頭。”賈家就是太有餘了,忘記了縮手,弄得回不了頭。
“有餘”不是有一點餘,而是綽綽有餘。
通俗講,“有餘”是做人留後路,做事留一手。
做人留後路——後路就是前路,沒後路就是絕路。何必把自己逼上絕路?做人太狠,實為自殺。
做事留一手——留一手實為千手萬手。佛教中有位“千手觀音”,手中什麽都抓,我們不做千手觀音,但手中多抓幾樣總沒錯。
中庸是盡量多地占有資源,盡量大地利用資源,盡量好地讓資源再生。大道源源不斷產生人、事、物,中庸以庸人道,收獲萬物,做成萬事!
“庸”者常也,做事隻做平常事,則事事可為。先不把自己難倒,就能大起來,好起來。做事做絕了就沒法遊刃有餘,做事有空間自然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