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孔子做人真經

凡事多問必有道

字體:16+-

孔子在太廟主持祭禮每事必問。此事見孔子中庸之道:1.凡事問人,自己的事就成了大家的事。2.凡事不做主,自然有人來做主。3.凡事走程序,自然有理。4.眾人關注,事情就成。

據《論語·八佾》:“子人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人太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

孔子剛做祭禮官時,到太廟中主持祭禮,每件事都要問別人。

有人就說:“誰說孔子知禮?我看他不咋的!你看他到太廟中來,每件事都要問人。”

孔子依然不管,並且解釋說:“這就是我說的禮。”

孔子在此說的禮有三個意思:

一、禮是求人。禮是問人。禮作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主要是有求於人,所以要客氣、謙卑、他大我小。求人、問人都大咧咧的,誰理你?

二、禮是為眾人。孔子在此求人、問人不是為他自己,而是為眾人。孔子主持祭祀,乃是為做人做工。先前我說過,孔子是個大祭司,大祭司做的工作就是帶領眾人祭拜上帝,這其中的技術問題甚為複雜,不能出差錯,否則要誤及眾人,因此要問。孔子祭拜的上帝全稱為“昊天上帝”,是商、周民族傳統信仰的神,孔子作為商人後裔、周人文化的繼承者,當然也是信神的。孔子編《詩經》,在《大雅》中編入了大量讚美上帝的詩篇,與《舊約》中的諸多讚美上帝的詩篇很相似。孔子說的禮,乃是敬畏神的意思。禮首先是對神謙卑、服從;其次是引導眾人信神,通過第三者的力量調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說到底,禮不是為人,而是為神。人是不重要的。但從技術層麵講,禮是為眾人。

三,禮是為自己。這一點最重要,也是孔子禮學的要義。揚朱為我,孔子尊我。所謂“尊我”,略同於佛陀說的“天上地下,唯我獨尊”。三人的不同之處在於:孔子與楊朱比,尊我而不為我。孔子是以“棄我”的方式“尊我”的。“尊我”其實是“尊我”的神。所謂“棄我”,指棄人性而歸神性。孔子與佛陀比,尊我而無我。孔子說“勿我”,就是指凡事不能以我為中心,則近道也。佛陀是自覺的人,孔子是自棄的人。自棄,指棄人道而近神的道。孔子的禮建立在這個基礎上:並不為人服務,而是引領眾人為神服務。孔子的中庸建立在這個基礎上:凡事淡出自己,強化他人,一切由大道來主宰,我隻需要做一個平庸的人。孔子主持祭祀,以大祭司的身份去問人,別人覺得他不行。他卻說:“是禮也。”孔子公然宣稱自己的行為就是“禮”——眾人的法則,可見孔子說的禮不是從他自己身上出來的,本乎道,施於人,成乎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