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論語.學而》)
與朋友相聚,會讓人幸福地如同吃了蜜糖一樣;朋友是另一個你,可以在他的麵前,透露心思,而不怕有所算計。
智者為人的心境
有朋友從遠方來看我,這不是件值得高興的事嗎?與朋友在一起有三爽:一是高興自己;二是高興朋友;三是高興全世界。溫馨友誼締造有情人生。
又來了,孔子的大白話又來了,很多渴望從聖賢書裏看到“來勁的話”的人恐怕又要希望落空了。
但對於我來說,“來勁的話”莫過於此。像我這樣長期埋首書齋的人,最值得高興的事莫過於三:
一、與家人在一起。
二、出新書了。
三、出了新書可以走出書齋玩玩,看朋友去!
與其讓朋友來看我,不如我主動去看朋友,這樣就少了一分等待的痛苦,多了一分邂逅或重逢的驚喜。
孔子在此處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孔子還在另一處說:“德不孤,必有鄰。”
這兩句話都道出了人生一大境界,那就是與朋友在一起。
人生有千爽萬爽,最爽的一件就是與朋友在一起。具體而言,其爽有三:
一是自己高興。見了朋友與其說高興他,不如說是高興自己。借朋友而高興,因朋友而更高興。
二是高興朋友。好朋友如春風,春風一吹柳舞花也舞。作為柳的他,與作為花的我同沐春風,兼有搖擺之姿,灩灩之態。孟子說的“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也就是這個意思。
三是高興全世界。好友聚會之時,天地有情,人生有意,全世界都眉開眼笑,讓可愛的人更可愛,讓可惡的人也不再那麽可惡。
與朋友在一起有如此三爽,孔夫子忍不住說: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這哪是問句,分明是一句讚歎,一句肺腑之言。孤家寡人、眾叛親離的人為什麽死得早,死得快?因為他不爽呀。人一爽命就長,而一個人是不夠爽的。為了避免孤獨死,我們必須合群,與朋友在一起,選擇一種富含親和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