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孔子做人絕學

1.快樂比知識更重要

字體:1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雍也》)

世上究竟有多少種快樂?恐怕誰也說不清。人活著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不受他人所累,而讓自己身心舒暢。當然,大快樂與小快樂是有區別的。所謂大快樂,即指精神的快樂;所謂小快樂,即指眼前的快樂。

智者為人的心境

對某件事來說,求知者不如愛好者,愛好者不如樂之者。“樂之者”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快樂的心態讓人充滿智慧,直接指向成功。

有人問希臘智者伊壁鳩魯:“快樂的秘密何在?”

伊壁鳩魯說:“生命中有三種欲望:一種是自然而必要的;另一種是自然卻不必要的;還有一種是不自然也不必要的。對不必要的欲望不要屈服,對自然的欲望要追求,這就是快樂的秘密。”

伊壁鳩魯說的這三種欲望分別屬於孔子說的這三種人:知之者、好之者與樂之者。

樂之者的欲望是自然而必要的。

好之者的欲望是自然而不必要的。

知之者的欲望是不自然而不必要的。

所謂知之者,就是迷信知識的人。這種人看似相信知識,其實沒什麽知識。人類最大的知識就是不迷信知識。

所以,企圖“知道得越多越好”的人注定失敗。他們企圖從知識上了解世界,這是不可能的。我們要從本質上認知世界,不能從量上認知世界。一顆星星加一顆星星再加一顆星星,這樣加下去不會等於頭上的星空,因為在你加的過程中很多星星都已經不存在了,或轉化了。

因此,從知識與經驗上認知世界是不可靠的,必須依靠人類固有的心力與慧力。

我們認知自身也是這樣的。哲人說:“認識你自己。”難道是要我們做一個綜合的自我檢測題嗎?不,不是的。認識自己的意思是認識自己的本質與靈魂。因此,迷信知識的人是無知的,其欲望是不自然而不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