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論語.裏仁》)
與人相處的藝術其實很簡單,隻要你真心待人,別人就會對你真心。這種簡單的道理,是衡量人際關係最通俗的標準,這說明人們對“壞”的憎惡。
智者為人的心境
“約”,約定,指有所約束。這句是說:不講仁義的人沒法一起過日子,沒法一起快樂生活。講仁義的人對人好,安心生活;聰明人會因對人好而獲利。
孔子這段話講了兩個重要意思:
一是對人好可以快樂地生活。
二是對人好有利可圖。
簡言之,對人好既讓人獲利,又讓人快樂。天底下竟然有這樣的好事,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這樣的好事條件是自己要舍得。人越舍得就會收獲越多,越快樂。
這一點孔子是向老子學的。
老子說:“將欲奪之,必先予之。”意思是說,要想獲得,就要先給予。
孔子說:“智者利仁。”也就是說要想別人對我好,我先對別人好,這樣就會有利。
古希臘智者阿裏斯提卜也同孔子一樣,主張快樂是最大的善。阿裏斯提卜年輕時曾師從蘇格拉底,後來離開蘇格拉底師從狄奧尼修。有一次狄奧尼修問他:
“你為什麽離開了蘇格拉底到我這裏來?”
阿裏斯提卜回答道:“將我所有的東西給予別人,以得到我沒有的東西。”
阿裏斯提卜的意思是他已把自己的東西給了蘇格拉底,又到狄奧尼修這裏來要東西。
他要什麽?
不是知識。
是快樂。
知識可以別人給,但快樂隻能自己有。因此,阿裏斯提卜的意思實際上是在說:
我為了尋找更大的快樂,所以來到您這裏。
並非狄奧尼修會給予阿裏斯提卜快樂,而是阿裏斯提卜從狄奧尼修這裏獲得快樂。主體是阿裏斯提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