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大意】孔子說:“在父母麵前保持和顏悅色的態度最難能可貴。有事情晚輩出力,有酒菜長輩吃喝,這難道就是孝了嗎?”
專心和態度其實是一個問題的裏外兩麵。《禮記·祭義篇》說:“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所以,孔子回答子遊和子夏的兩段話實際上是同樣的意思。無論你是否為老人做事,也無論你是否拿好吃的給老人吃,隻要你內心不恭敬,態度不好,臉色難看,就是失去了孝道的根本。這一點,尤其值得我們今天的年輕人注意。
而更應引起我們所注意的是做事的一種態度。同樣完成一件事,不同的態度收獲可能不同。
在生活的各個方麵,態度都是一個大問題。健康積極的態度是麵對一係列問題所必不可少的,在某種意義上,前國足總教練米盧的“態度決定一切”是正確的。
一位心理學家在研究過程中,為了實地了解人們對於同一件事情在心理上所反映出來的個別差異,他來到一所正在建築中的大教堂,對現場忙碌的敲石工人進行訪問。
心理學家問遇到的第一位工人:“請問你在做什麽?”
工人沒好氣地回答:“在做什麽?你沒看到嗎?我正在用這個重得要命的鐵錘,來敲碎這些該死的石頭。而這些石頭又特別的硬,害得我的手酸麻不已,這真不是人幹的工作。”
心理學家又繼續找到第二位工人,問他:“請問你在做什麽?”
第二位工人無奈地答道:“為了每天的工資500元,我才會做這件工件,若不是為了一家人的溫飽,誰願意幹這份敲石頭的粗活?”
心理學家問第三位工人:“請問你在做什麽?”
第三位工人眼光中閃爍著喜悅的神采:”我正參與興建這座雄偉華麗的大教堂。落成之後,這裏可以容納許多人來做禮拜。雖然敲石頭的工作並不輕鬆,但當我想到,將來會有無數的人來到這兒,再次接受上帝的愛,心中便常為這份工作獻上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