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孔子大智慧全集

7.人生:一樣的結果不一樣的滋味

字體:16+-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大意】孔子說:“我15歲立誌學習;30歲學成自立;但很多事情是至40歲時才明白;50歲時,我知道萬事都有天命;60歲時,什麽話都能夠聽得進去;到了70歲,就是隨心所欲也不會超越法度和規矩了。”

孔子用簡單的幾句話勾勒了自己的一生。從中也大體顯示了一個成功的人在人生的各個階段所要達到的目標:少年時代發憤學習;30歲左右成家立業;40歲前後應該有堅定的信念;50歲上下就要明白世上的當然之故和必然趨勢;60歲時要達到聲人心通的境地,對各種意見都能正確地理解和對待;70歲時對社會的法則運用自如,精神進入自由王國。

儒家把實踐仁、義、禮、智的價值觀念視為順“天命”,即看成自己必須承擔而絕不能推卸的做人的責任。能知天命,就找到了“安身立命”之處,就不會產生失落感、憂愁感,不會因為一時一事的得失成敗而煩惱,不會因為社會的動亂、生活的甘苦、個人的榮辱、生命的安危而擾亂自己的人生追求,孔子的一生都在向這個目標奮鬥。睿智超常的孔子尚且“五十而知天命”,世間凡夫俗子大概隻有徘徊於知與不知之間了。

與其說“人到七十古來稀”,不如說“人到七十萬事休”。表麵上看,聖人似乎說人到70已達到一種自由的境界,但實際上,這種“自由”,這種“從心所欲不逾矩”是以欲望的消退為代價而換來的。也就是說,人到了70歲,還有什麽呢?即使隨心所欲,無論如何也不會有什麽非分之想,更不要說有什麽超越法度和越軌的行為了。

當然,夫子自道,也許說的是聖人的境界,或至少是古典君子的境界。對於現代人來說,物欲橫流,奢望無窮,到70歲的古稀之年仍窮奢極欲,貪婪不止的仍大有人在。如若不信,隻看那些經濟犯罪和政治犯罪的大盜即可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