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孔子大智慧全集

71.撕掉一紙文憑,讓能者居上

字體:16+-

【原文】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大意】孔子說:“執政者在老百姓麵前莊重,老百姓就會恭敬;執政者孝順父母,慈愛幼小,老百姓就會忠誠;執政者提拔好人,教育能力弱的人,老百姓就會勤勉。”

在孔子說的這句話中,他重點強調了一個執政者要以身作則,隻有這樣,老百姓才會按當官的意思辦事。如果當官的能做到不拘一格提拔好人,讓能者居上,就是令老百姓非常敬仰的好官了。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聞。”讀書人學有所成,考取功名,通過做官以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和社會理想,這的確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成功的人生道路的寫照,也是儒家提倡的人生之路,它所體現的是積極入世的人生態度。

如果換個角度來看的話,“舉善而教不能,則勸。”同樣也是有一番道理的。做官的人在做官時善於發現人才,讓能者的才氣得到發揮,或是把能力弱的人送去學習,就像我們今天的幹部到黨校去培訓或到幹部專修班再去拿一個文憑一樣,提高提高文化知識水平,增長增長理論修養,這有什麽不好呢?

歸結起來,“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敬不能,則勸”的思想,其合理的內核,至今也仍然值得我們吸取。

在儒家思想成為封建正統以後,封建統治者“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且隻允許大小知識分子隻能讀四書五經,從中尋找治國之道。甚至到明代出現了八股取士這種不正常的人才選用製度,而且這種製度還深深地影響到了當今時代,多次呼喚還不能揮去。

千百年來,學人致力於“六經注我”、“我注六經”,從不敢標新立異,獨樹一幟,在實踐的土地上耕耘;而是長於借古喻今,“拉大旗作虎皮”、“舊瓶子裏麵裝新醋”,從理論到理論的探索。由於儒家思想被扶為正統,統治者所引申的孔子思想,被曆代朝廷采用,做官的人大多都是知識分子,這些人吃得飽、穿得暖,長於借古論今,引經據典,以做禦用文人而自豪,缺乏反判精神。陶淵明敢於不為五鬥米折腰,是因為他家有百頃良田,吃不愁穿不愁,不當官,照樣可以回家摟著小蜜“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由於學了知識沒人發現,隻能回家做個讀詩耕作、自得其樂的自由人。知識分子千百年來,因為上司不提拔而空學滿腹才學,而他們要想有所升遷,必須獻媚於朝廷,獻媚於上一級官員。這樣做的結果是千百年來除了少數幾個異類,如屈原、李白、杜甫、蘇軾、王安石青史留名外,大多數文人的文字裏,都有一股酸味,媚態百生,缺乏陽剛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