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孔子大智慧全集

65.有機會主動請纓,不要怕向領導“要權”

字體:16+-

【原文】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大意】孔子說:“隻要是行仁義的事,就是在老師麵前也不必謙讓。”

在《裏仁》篇裏,孔子曾說:“君子對於天下的事,無可無不可,隻要是符合正義的就行。”

所以,孔子的學生說他是“毋必,毋固。”(《子罕》)不死板,不固執。

孟子更是讚美說:“該快就快,該慢就慢,該做官就做官,該辭職就辭職,這就是孔子啊。”“孔子是聖人中最識時務的,是集大成者!”(《孟子·萬幸上》)

識時務者為俊傑。

回到“當仁,不讓於師”來看。凡事讓於師是遵從師道尊嚴,當然不錯。但是,隻要是行仁義的事,也就不能拘泥了。這裏又包含兩個方麵的意思:一個方麵的意思是說,當自己的意見和老師的意見發生分歧時,老師錯了,自己是對的,這時就不必謙讓,而應該堅持自己正確的看法。這也搬古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那句名言,“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當仁,不讓於師”的另一個方麵意思是說,隻要是行仁義的事,就要自告奮勇,積極主動上前,而不要謙讓於其他的人。比如說大家選舉你當人民代表、職工大會代表什麽的,為大家服務,為民眾疾呼,有什麽可謙讓的呢?

既然連老師都可以不必謙讓,其他自然都不在話下。所以我們今天大都說“當仁不讓”而省去“於師”兩個字。那意思是說,隻要是行仁義的事,合於仁義,那就什麽人都不必讓了。

下級人員要取得的賞識首先是自己必須具備一定的實際才能,世有千裏馬而後有伯樂。不管如何殷勤表現,若非千裏馬,也不會被伯樂看中。但在具備了一定能力後,你就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你上級是個“伯樂”上,“表現你自己”就是下級人員最重要的事。你不能整天空守著自己的一腔抱負等待某位領導的“垂青”。要想懷才而遇,就必須適時、適當地表現自己。正所謂能幹不如會表現,“隻問耕耘,不問收獲”在今天有些行不通了。越是“隻問耕耘”的人,就越是沒有出頭之日,因為隱沒在人群中,領導者們根本無暇看到他們。於是,做個沉默者,往往便隻有吃虧的份兒了。不少人的確才華出眾,踏實肯幹,但領導卻並不認為他們怎麽樣,原因就在於這些人不善於表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