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孔子大智慧全集

51.學習是件終身事,更是宜早不宜遲

字體:16+-

【原文】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吾從先進。”

【大意】孔子說:“先修養好禮樂後做官的,是一般的士人;先有了官位後修養禮樂的,是貴族士大夫的子弟。如果選用人才,那我主張選用先修養好禮樂的人。”

子夏說:“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子張》)這實際上就是“先進”與“後進”的區別。

孔子的主張是“學而優則仕”,先學習,提高修養然後再去做官。而不大讚成“仕而優則學”,先得了官位然後再去進修學習。

以我們今天的情形作不盡恰當的比擬,孔子的主張是先讀書,從小學、中學、大學直做到研究生,拿了文憑後才參加工作,才分配到政府中去做公務員,然後慢慢升遷而坐上官位,擔任領導人,而不大讚成先工作,提拔成幹部然後才去夜大或幹部培訓班進修學習拿大專文憑。

當然,這裏的比擬的確是不盡恰當的,因為孔子注重的是修養禮樂的實際內容,要求修身宜早不宜遲,倒不是文憑的問題。隻不過,文憑是你擁有修身經曆的證明,外在的形式與內在的實際也是有所掛鉤的。所以,我們今天的幹部製度把文憑作為提升的一道硬扛子,是不是也與聖人的思想淵源有關係呢?

“禮樂”是孔子時代一個人的“必修課”,也是一個人文化知識水平高低的象征。

先學習禮而後做官的人,猶如今天在某種專門學校學習結業以後,具有某一級學業學曆的“文憑”,或“資格證書”,再擔任某種領導職務;先做官而後學習禮樂的人,則如現代社會曾經有過的那樣,讓沒有讀書學習過的人,擔負一定的領導工作。這兩者的結局,顯然是大相徑庭的。

連2000多年前的孔子都主張選用先學習禮樂的人來當官掌權,在從事經濟建設的當今時代,尤其是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方針的時下,我們很難設想一個沒有學習過,不具備相當科學、文化知識水平的人,可以領導好一支科學技術隊伍,去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正如有位偉人所言:“文盲是沒法建設社會主義的。”即便是一個肯在擔任領導工作之後再學習的人,也不如先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能做好工作,這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我們今天選用領導幹部,除了看一個人良好的心理素質、政治思想和品德作風外,還要有知識、有文化、懂管理、會經營、具有經濟頭腦。試問,不讀書學習的人,能達到這樣的標準、能做好領導工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