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
【大意】孔子說:“天嚴寒以後,才知道鬆柏是最後落葉的。”
“大雪壓青鬆,青鬆挺且直。
欲知鬆高潔,待到雪化時。”(陳毅)
古往今來,鬆柏的氣節操守不知激勵過多少英雄豪傑、誌士仁人,其影響至今,婦孺皆知。
所謂“疾風知勁草,國亂識忠臣”,也就是“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的意思。通俗地說,是指一個人要在艱難困苦的時候才看得到他的品質,而平常不一定看得出來。如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他平時是一個風流才子,但在國家危難的時候,卻表現出令人崇敬的浩然正氣,不僅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正氣歌》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著名詩句,而且還以身殉國,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在我們今天也有這樣的例證,一個見義勇為的英雄獻身,是在最關鍵的時刻表現出他的誌向堅定的。這就是歲寒才知鬆柏之後凋的道理。
“立誌”,即立定誌願。一個人自立的誌向,確定著終其一生的意誌和操行。孔子主張“立誌有恒”。他說:三軍統帥可以被人奪去,一個普通人的誌向,卻很難強迫他改變。
我國古代,十分重視“人各有誌”的。從流傳至今的古籍中,我們可以知道:《尚書·舜典》有“詩言誌”的記載;《禮·樂記》有“絲聲哀,哀以立廉,廉以立誌”之說,《詩經·關睢·序》亦雲:“在心為誌”等等。
孔子常常和他的學生們“言誌”。在他的許多談話中,總是引導學生們立足於現在而麵向未來,確立遠大的誌向,樹立人生的目的和理想,作為個人一生立身行事為之努力奮鬥的方向。他認為,“立誌”是重要的起點,但要堅持和實現其誌向,卻並不是容易的事。立誌是一個人成長發展的關鍵。少年時期確立誌向之後。要經過長時期不懈的學習、修養,才能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為達到高度自覺的境界,這表明了道德教育的長期性、階段性和終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