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大意】孔子說:“軍隊可以被奪去主帥,男子漢卻不可被奪去誌氣。”
關雲長溫酒斬華雄,千萬軍馬中奪敵帥首級如探囊取物。
這是“三軍可奪帥也。”
嚴顏寧死不屈,麵不改色,“但有斷頭將軍,無有投降將軍。”這是“匹夫不可奪誌也”。
帥可奪而誌不可奪,將可殺而不可辱。這是因為,軍隊雖然人多勢眾,但如果人心不齊,其主帥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帥一旦被人抓去,整個軍隊失去了領導人,也就會全麵崩潰了。匹夫雖然隻有一個人,但隻要他真有氣節,誌向堅定,那就任誰也沒有辦法使他改變了。這種寧死不屈的烈士事跡,可歌可泣,在曆史上不勝枚舉。相反,一個人如果沒有氣節,誌向不堅定,則很可能在關鍵時刻受不住**或經不住高壓而屈膝變節,成為人們所鄙視的叛徒。
所以,誌向的確立和堅守是非常重要的,是儒家修身的基本內容之一。
表現正氣,爭取多數人的支持是做人之本。由於正氣從道德角度反映的是多數人的道德觀念,從利益角度反映的是多數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正義的一方必然會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和擁護,而一個人如果有了多數人的支持,自然就會更堅強、更有力量。
從本質上講,任何孤立的個人都是軟弱無力的。缺少了群體的支持,皇帝不見得比乞丐更尊貴,將軍也不一定比草民更勇武。因此,受到侮辱的人必須善於表現自己的誌氣,爭取得到多數人的認可和支持,這樣才能夠做到有誌氣。有些人受了侮辱,明明知道理在自己這一邊,可還是由於懼怕對方或其他原因而忍氣吞聲,把苦水憋在肚子裏,不懂得向別人表白從而喪失了自己的誌氣。別人不了解你的苦衷,自然也就不會盲目地支持你,於是你失去了利用多數人的正義來維護自己的誌氣。飽經滄桑的老人都有一點體會,那就是盡管年輕時憤世嫉俗,但終究發現在這個世界上還是好人多,你把你的苦水吐出來,把你的正氣表現出來,一定會有人支持你,為你的冤屈鳴不平,為你的正義之舉鼓掌叫好。因此,隻要理在自己這一邊,就不怕以堂堂正正的方式表現出來,自己越是憋著越會覺得這個世上沒有公理,天下烏鴉一般黑,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受了一次氣你憋著忍著,那麽欺負過你的人就會認為你是孤立無援的,於是就會更加明目張膽地欺負你。而如果你第一次就勇敢地表現正氣,喚起大家的正義感和憤怒情緒,憑借群體的力量戰勝了對方,那麽他下一次就再也不敢欺負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