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孔子大智慧全集

25.做人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字體:16+-

【原文】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大意】孔子說:“君子懂得的是義,小人懂得的是利。”

你選擇“義”還是“利”呢?

其實,你已沒有選擇,因為你隻能做君子,不能做小人。

這正如。“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一樣,把“義’,與“利”什作為一對對立的範疇並列起來,讓你作二者不可得兼的選擇。

正因為如此,才形成了“君子羞於言利”的傳統心態。直到進入市場經濟體製的時代,人們才發現,君子也要“不羞於言利”,該做的貢獻做,該拿的錢也照樣要拿。也就是既要“喻於義”,也要“喻於利”。

於是便有了“義”與“利”之間的若幹糾葛,若幹不清,若幹的尷尬人做出若幹的尷尬事。比如說“義演”還是“利演”的問題,勞動所得還是貪汙受賄的問題,如此等等,舉不勝舉。

問題是不是出在“利”這頭猛獸一旦被釋放出來,“義”就不大招架得住呢,就像古希臘神話中潘多拉的魔盒一樣,一旦放出了魔鬼,人間就不得安寧。

所以,聖人要把“義”與“利”分別開來,並用君子和小人加以嚴格的界限。其用心良苦,不外乎是要求我們有所為有所不為罷了。

有所得,就必有所失。什麽都想得到,隻能是生活中的侏儒。要想獲得某種超常的發揮,就必須揚棄許多東西。瞎子的耳朵最靈,因為眼睛看不見,他必須豎著耳朵聽,久而久之,耳朵功能達到了超常的功能。會計的心算能力最差,2加3也要用算盤打一遍,而擺地攤的則是速算專家。生活中也一樣,當你的某種功能充分發揮時,其他功能就可能退化。

世間上行業千千萬萬,哪行做好了都能賺錢。每天都有企業跨台、破產,每天同樣也有新的企業誕生。經營任何一種行業的商人,你應經營你熟悉的行業,把它研究深、透,方能成為該行業的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