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大意】祭祀祖先就好像祖先在眼前一樣,祭祀神就好像神在跟前一樣。孔子說:“我不親自參加祭祀,就如同不曾祭祀一樣。”
祭祀貴在虔誠,心誠則靈。
祭祀祖先要像在祖先麵前一樣恭敬,求神要像在神麵前一樣虔誠,這就是所謂“如在”的心。
既然如此,當然不能請他人代勞。所以孔子說,如果自己不親自參加,那就等於沒有參加。別人替自己燒香求福是沒有用的。
祭祀如此,做人的道理又何嚐不是如此。
一個人立身處世,成家立業,都應該有這種“如在”的心,做到表裏如一。否則,表麵一套,內心一套,當麵一套,背後一套,鬼鬼祟祟,躲躲閃閃,活在世上又有什麽意義呢?
從另一個方麵來看,“如在”的心也就是一種強調事必親為才能知道個中甘甜的意思。“誠其意”固然重要,“恭其行”的舉動更必不可少。因為有些事,不經曆永遠不會知道結果會怎樣。“慎獨”的心、“如在”的心就是要時刻提醒自己卻不可偷懶,要有一種冥冥中另有一個神靈在監視自己的自律感和緊迫心。
你相信一件事嗎?人人都是天生的冒險家。
根據研究指出,人類從出生到5歲之間,即生命中最早的5年,是冒險最多的階段,學習的能力遠較往後數十年更強、更快。
試想,一個不及5歲的幼兒,整天置身於從未經驗過的環境中,不斷地自我嚐試,學習如何站立、走路、說話、吃飯等等。在這個階段的幼兒,無視於跌倒、受傷,一切冒險為理所當然,也因為如此,幼兒才能逐漸成長茁壯。
反而是當一個人年紀愈大,經驗愈多之後,就變得愈來愈膽小,愈來愈不敢嚐試冒險。這是為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