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親政後,很快,索尼也去世了,蘇克薩哈被殺,四大輔臣隻剩下一個無足輕重的遏必隆,鼇拜更加肆無忌憚,為所欲為。按照班次,在朝堂上,應該是鼇拜在遏必隆左邊,而遏必隆在鼇拜右邊,但在一次上朝時,遏必隆特意後退,低頭哈腰地向鼇拜謙讓說:“我怎好上座?”鼇拜聽完後,大為得意,隨即也不推辭就上座了。鼇拜的黨羽在上奏列名時,更是直接將鼇拜放在遏必隆前麵,鼇拜的爵位也不斷提升。康熙六年時,鼇拜受封通火一等功,康熙七年時,更是直接擢升為太師。直到清朝滅亡,也隻有鼇拜和遏必隆有這一稱號。
慢慢地,鼇拜越發囂張了,他的勢力遍布朝廷內外,所有的政事,都要先在他的家庭內部商討過後,再進行實施,對於朝廷官員的任命,完全按照鼇拜的喜好來。比如,有史料記載,康熙曾任命了馬希納為戶部尚書,但是鼇拜堅決將自己的侄子瑪爾邇賽補任,這就造成了一個職位兩個官員的情況,後來,他的侄子更是連戶部大權也抓住了。
最讓康熙看不過去的是,鼇拜經常在朝堂上當著康熙的麵大聲訓斥下麵的官員,儼然一副自己才是天子的模樣,康熙意識到,如果不鏟除鼇拜,將對自己的政權有巨大的威脅。
事實上,在康熙已經親政時,鼇拜就不想歸政於他。當時在康熙宮廷中的法國傳教士白晉記載說:“在康熙十五六歲時,四位攝政王中最有勢力的宰相(即鼇拜),把持了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六部的實權,任意行使康熙皇帝的權威,因此,任何人都沒有勇氣對他提出異議。”此時的鼇拜已經對康熙的皇權構成了嚴重威脅。
康熙決意鏟除鼇拜集團,但要達成目的,還需要一個完善、周全的計劃,鼇拜黨羽已經遍布朝廷內外,行動稍有不慎,必將打草驚蛇,釀成大變。康熙決定不露聲色,於是挑選一批身強力壯的親貴子弟,在宮內整日練習布庫(滿族的一種角力遊戲,類似摔跤)為戲。鼇拜見了,以為是皇帝年少,沉迷嬉樂,不僅不以為意,心中反而暗自高興。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清除鼇拜的時機終於到來。康熙先將鼇拜的親信派往各地,離開京城,又以自己的親信掌握了京師的衛戍權。這時康熙皇帝早已布好六連環計策,意在生擒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