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康熙大帝傳

離世之謎

字體:16+-

晚年康熙身體一直不是太好,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的一天,康熙的右手突然無法動彈,但是他卻堅持用左手批奏折,到康熙五十六年的冬天,康熙又生了一場大病,雙腳浮腫,無法站立。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太子胤礽再次被廢以後,康熙不願意再提及立儲之事,如果有人提及了此事,康熙定會龍顏大怒,後果十分嚴重。康熙之所以對這件事避而不談,原因有兩個:第一是他不想看到皇子們因為這件事自相殘殺;第二是他害怕在立儲之後自身安全受到威脅。這件事弄得康熙晚年愁悶不已,成為他的一塊心病,身體也受到影響。

然而,不立太子的弊端也逐漸出現,比如,這些皇子們絕不會因此停止爭鬥,隻不過會因為暫時沒有明確誰是目標而收斂一點而已。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大臣們一致請願立儲,康熙也知道此事非同小可,隻好采用緩兵之計,他以當年太子胤礽的儀製逾規,而下令重新製定太子儀製,而當大臣們按照他的要求製定出來以後,康熙又沒了動靜。

康熙當然也知道始終不立儲給大清帶來的負麵影響,但是他一直對自己的健康很自信,況且,即便真的到了大限將至的時候,他也相信自己能在最後一刻宣布繼承人選,但他萬萬沒有想到真到這一天來臨的時候,自己並沒有做好準備,而這也導致了雍正登基的千古謎案。

《清聖祖實錄》和《永憲錄》均記載,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月二十一日,69歲的康熙興致勃勃去南苑打獵。十一月七日感覺身體不適,十三日晚便死去。康熙帝臨終前幾天,隻不過是“偶感風寒”,並沒有到任何病危階段,按現在的話說,未發出過任何“病危通知”。那麽康熙帝死前,到底在宮廷裏發生了什麽?

在《永憲錄》中有記載,康熙回到暢春園後,第二天,康熙傳旨“偶感風寒,本日即透汗”,這話值得“推敲”。“自初十至十五日靜養齋戒,一應奏章,不必啟奏。”其實,他晚年的身體健康狀況並不好,還不肯看醫生。單從此話可以看出,他的真實病況要嚴重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