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康熙大帝傳

治理黃河、興修水利

字體:16+-

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華夏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福兮禍所伏,上古時代人們就開始苦於黃河水患,因此,大禹治水的傳說一直伴隨著我們古老的文明成長。在傳說中,大禹治水一改之前“堵”的策略,而是改為疏導河道,從而解決困擾華夏族的大問題,並且以此功勞成為天下共主,開創了夏朝。

自清朝建立開始,黃河問題也一直令清政府頭疼不已,黃河大水給兩岸的百姓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增加了社會上的不穩定因素,因此,黃河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國家的隱患。康熙親政後,更是十分重視黃河的治理,把“河務”“漕運”“三藩”三件事寫在宮殿的柱子上,時刻提醒自己,他認為這是自己最重要的三項工作。

到了康熙年間,已經是“到處潰決”,特別是在徐州以下,包括徐州、淮安、揚州三地,本來是漕運必經之地,但因為漕運和黃河交叉,同時淮河也在這一區域(洪澤湖)和黃河交匯入海。大量淤泥匯集於此,堤岸崩塌,黃河阻塞,造成當地河道嚴重受損、河水倒灌。揚州、淮安本是極其富庶之地,但發展勢頭也一年不如一年。其中,以清河縣最為嚴重。

康熙本是個有為之君,隻是之前受鼇拜等人壓製,等他親政後,便認為河務是一等一的大事,隻有處理好河務,天下百姓才能安定,於是他下定決心,治理河務。康熙曾說:“朕觀黃河,自宿遷以至清河(縣),皆為緊要。雖有遙堤一層恐未足捍弊水勢,因否於遙堤之外在築遙堤。”(出自《清聖祖實錄》卷39)

當時康熙親政不久,對於河務並不十分熟悉,但他根據河圖能夠發現如此關鍵問題,其實已經非常不易。康熙十五年,黃河汛期來臨,康熙正擔心黃河泛濫,結果很快,江南奏報:淮揚等處堤岸潰決,田地淹沒。康熙急令戶部侍郎伊桑阿前往視察,最後查出河道總督王光裕玩忽職守,康熙大怒不已,立即將王光裕革職問罪,然後派遣安徽巡撫靳輔來主管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