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個熱愛讀書的皇帝,他曾經說:“我從八歲開始閱讀典籍,每天都與講師討論典籍,並抒發議論,並不敢因為內容晦澀而停下,也不敢因為外界之事而放棄讀書,始終堅持,幾十年如一日。”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康熙讀書之勤奮,而在諸多的典籍學說中,康熙最為推崇的是陳朱理學,尤其是朱熹的學說,康熙曾說:“一生讀書五十載,隻認得朱子所做何事。”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下了一道諭旨:“我喜歡讀書,且喜歡背誦出來,我經常看到曆代文人們注釋的義理詞句中有欠缺的地方,會被後人批評,但隻有宋朝的大儒朱熹對群經進行了注釋,闡述了經書中的道理,他的著作和編纂的圖書,都很精確,說理也中正透徹,迄今為止雖然已經五百餘年,但是依然無人敢妄加批評,我認為自從孔孟之後,朱熹是在這一方麵造詣最高的人。”康熙在位期間,他曾將朱熹升配大成殿東序得第十一哲,從此以後,朱熹被抬高到空前的曆史地位。
對於朱熹的評論,康熙曾寫過這樣一段文字:“在朱熹的文章中,我們能看到忠君愛國的告誡,文章言論中充滿了浩然正氣和宇宙間的大道理,我閱讀朱熹的書,能清晰地感受到書中的道理,如果我不讀他的書,是無法了解到天地之間還有這麽多自然的道理,也不可能將國家治理得如此興旺,更不可能在全國範圍內實行仁政,也不可能天下太平。”
對於書中的經驗和理論,康熙會根據具體情況加以應用,如果對大清的統治有幫助的,他會大力提倡,而如果是不利的,則會曲解書中的點,讓這些言論符合清朝統治,這樣能幫助自己更好地控製臣民的思想。對於書中提到的忠君思想,康熙會大力宣傳,同時,他還將元朝統治時期的妥協思想發揮到極致,將其作為清朝統治的思想工具,而對於理學中對清朝不利的言談和反對夷狄的思想幹脆避而不談,這一套思想能完全將清朝入關說成順應天道,將清政權說成得到天下正氣的正義之師,如果有人反抗,就是大逆不道、違背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