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康熙大帝傳

烏蘭布通之戰

字體:16+-

早在康熙十七年(1678年),噶爾丹以和碩特是衛拉特蒙古一部,理應歸他統轄為理由,準備進軍青海,這一消息很快被康熙知曉,康熙馬上下令甘肅提督張勇敕軍隊嚴加防範,同時對噶爾丹發出警告,讓他立誓永遠不可騷擾百姓,彼時的噶爾丹實力還不足,不敢貿然出兵,不過他從這次清廷的表現中明白一點,青海和碩特與清廷之間關係密切,甚至應該是依附的關係,噶爾丹如果出兵,清廷絕不會坐視不理,所以,噶爾丹也就暫時放棄了進軍青海的計劃。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爾丹率領3萬大軍,越過杭愛山,向漠北喀爾喀蒙古地區進攻。由於噶爾丹派遣的千餘名喇嘛作內應,土謝圖汗倉促迎戰,初戰即失利,噶爾丹的騎兵乘勢擊潰車臣汗和紮薩克圖汗兩部,大肆掠奪土謝圖汗和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的牧地,致使喀爾喀蒙古諸部蒙受空前浩劫,舉部內遷,“潰卒布滿山穀,行五晝夜不絕”。此時的康熙仍然希望通過調停的方式和平解決這一問題,他提出可以在清官方的主持下進行一次和談,和談會邀請達賴喇嘛的代表、使噶爾丹和喀爾喀蒙古坐在一起,土謝圖汗謝罪,準噶爾撤兵,歸還喀爾喀蒙古土地人民。

然而,康熙的努力也是徒勞的,噶爾丹根本不聽勸阻,而是繼續南犯,在鄂羅會諾爾擊潰了土謝圖汗主力,無奈,土謝圖汗與喀爾喀蒙古宗教領袖哲布尊丹巴,帶領一眾參與內附清廷,請求清廷的保護。

噶爾丹則堅持要懲處挑釁者。康熙遣使的目的,就是要準噶爾放棄懲處,與喀爾喀達成和平。阿喇尼隨身帶去了康熙給噶爾丹的信,在信中,康熙先是表示統禦寰宇,率土生民,“皆朕赤子”,要一體同仁,而蒙古內部也應彼此和好,共享安樂,然後是對於責任的認定與提出化解衝突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