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決定成敗的習慣與細節

靈活、敏捷的應變能力

字體:16+-

現代社會是一個激烈競爭的社會,競爭各方會使出渾身解數,不斷推出新思想、新辦法、新技術、新產品。激烈的角逐和競爭,使社會現象變化迅速異常。現代社會變化的速度,是曆史上任何一個時代都無法比擬的。生活於這樣一個變化多端的社會,需要人們具有最靈活、最敏捷的應變能力,審時度勢,縱觀全局,於千頭萬緒之中找出關鍵所在,權衡利弊,及時做出可行、有效的決斷。從某種意義上能夠這樣說,在現代社會中,這種素質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生存能力。誰能最及時地正確洞察社會變化,並能最迅速地做出反應,誰就將走在前頭。而頭腦封閉、反應遲鈍、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的人,會一再地坐失良機。不能深察明辨、盲目輕率地追隨變化潮流的人,也會“差之毫厘,失之千裏”,造成決策的失誤。

在現代社會,如果單單向前人討教怎樣生活、怎樣做人已經遠遠不夠了,更需要自己在社會生活中去探索、去體會、去總結。對於生活和做人的道理,前人確實探索過,研究過,留下了極其豐富的著述,充滿了哲理和心得。但是倘若你以為憑了前人的經驗之談,就可以順順當當地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那就可能要大吃苦頭。在多變的社會裏,真正的危險不在於生活經驗的缺乏,而在於認識不到變化,或者不能把握變化的規律。一個發展節奏加快、組合形式複雜的社會,在不同的人們中產生了不同的際遇。對於那些適應力強的人來說,多一扇門就是多一分希望,多一種變化就多一個機會;對那些適應力弱的人來說,多門等於沒門,多機會等於無機會。性格封閉的人,不能把握社會變化的規律和趨勢,無法對這種變化做出快速的反應,在多變的社會中就會處處碰壁,撞得鼻青臉腫而找不到出路。加速旋轉的生活舞台,可能產生一種離心力,把一些不適應的弱者甩出去。20世紀80年代中期,有一部題為《讓這個世界停下來吧———我要離它而去》的音樂喜劇片轟動了倫敦和紐約,反映了一部分西方社會的人對節奏加快的生活的反感。托夫勒說,他們是“情願和這個世界脫離,也要按自己慣有的速度閑混下去”。在變化麵前無法入門的人,自己也難以享受新生活帶來的樂趣。在美國一個銀行裏,一個老太太愁眉不展地長久發呆,她憂傷地對銀行職員說:“並不是因為我個人的生活使我不安。整個世界都在變化,甚至像打電話這樣的事情也由電子計算機或別的什麽機器來代替了。”發生在周圍的數不清的變化,簡直使她不知所措,在變化中陷入困境。老年人害怕變化,希望按照自己熟悉的生活方式安度晚年,這沒有什麽奇怪。害怕變化,這是心理衰老的一種標誌。但是,青年人卻應當歡迎變化,不應當對變化采取漠視甚至固執的態度,因為那將會有使自己的心理發生衰老的危險。如何才能適應多變的社會呢?首先,在思想上對變化要有充分的準備。我們今天的生活中,各種新的東西猶如市場上的各種貨物,琳琅滿目,相互競爭,供你選擇。新的生活潮流如同長江之水一浪推一浪,滔滔不絕。如果以遲鈍的、保守的眼光看待和對待今天的生活,就勢必會被不斷向前的生活新潮流遠遠拋在後麵,從而成為一個“不識時務”或“不合時宜”的人。其次,在心理上要有高度的靈活性,不拘泥於任何程式、習慣和經驗,不受任何既定的思路和方案的束縛,隨時拿出新的招數來應付新的情況,以快速的心理反應來對付快速變化的形勢。傳統的人常以一種“打井”的思維方式想問題,沿著筆直的思路深鑽下去,並且矢誌不移。當然也有鑽出成果來的,但是因此而鑽進死胡同的人亦屢見不鮮。現代社會要求人們不要沿著自己的思路單線思考,而要立體鑽研,全方位思考。就像地質鑽探一樣,這裏試一試,那裏鑽一鑽,鑽不進去,就趕快換個地方,直到找到能夠鑽進去的地方為止。鍥而不舍,是傳統社會的成功經驗。但在高速變化的現代社會,對目標的追求需要鍥而不舍,但方法、途徑卻不一定非要鍥而不舍不可。過分強調“鍥而不舍”,就有陷入呆板和僵化的危險。靈活轉移卻比鍥而不舍有著更大的意義。因為現代社會變化太快了,在一個封閉的係統內深鑽,鑽得越久,離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就有可能越遠。遺憾的是。有些人對於靈活轉移的必要性至今尚認識不足。當然,我們並不提倡見異思遷,做一件事三分鍾熱度,頻繁地轉移目標。但我們也反對頭腦僵化,不知變化,“一條道走到黑”。我們主張的是誌向和興趣的戰略性轉移,變就是說,應當根據自己對現實環境的新的認知水平,結合自己的條件,發揮個性所具有的自我調節的能動作用,不斷地重新校正和確定方向,選擇途徑,以順應新的社會現實。實際上,在現代社會激烈的競爭中,能夠躋身於強者行列的,多數並不是固執己見、碰了南牆不回頭的人,而是思路靈活,知其不可,趕快轉向的人。俗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社會的變化是如此迅速,凝固的興趣將意味著自棄。如果一味以“鍥而不舍”自許,也許你頑強的毅力猶存,創造的精靈卻早已悄悄地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