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侖·希爾說:“同情在中和酸性的狂暴情感上,有很大的化學價值。”
我們所遇到的人中,有一半以上都渴望得到同情。即便是麵對一個脾氣最壞的頑固的人,如果你對他說“對於你的遭遇,我感到十分同情。如果我是你,我的想法也會跟你一樣”,他也會軟化下來。在拒絕別人的請求時,如果能把同情加進去,可以有效地安撫對方的情緒。
塔夫特總統總結人際交往的經驗時,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同情是化解惡感最有效的藥物。他曾經寫過一本名為《倫理中服務》的書,裏麵舉了一個非常有趣的事例。
“一位住在華盛頓的太太,其丈夫在政界也是很有名望的人。她纏著我將近兩個月的時間,說讓我幫她的兒子安排一個職位。為了達到目的,她還請求議員中的幾位參議員給她做說客。我不是不想幫她,而是因為那個職位需要的是技術型人才,已經有人為我推薦了一個人合適的人選。顯然,我不能夠答應她的請求。
“很快,那位太太寫信指責我,大致是說我忘恩負義,我當初勸說她那一州的代表讚助我的一項重要法案,而今我卻全然都不記得了。我拒絕了她,讓她心裏很難過,很不開心。其實,她是想說,我隻要做一點事舉手之勞的事就能讓她愉快,而我卻不願意。
“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或許很多人都會想到立刻回複,用嚴正的措辭回擊她的無禮,並真的這樣做。可我想說,你可以寫,但是寫過之後你最好把它鎖進抽屜,過兩天之後再拿出來。到那個時候,也許你就不會想把信寄出去了。我就是這樣做的。
“之後,我很冷靜,用最客氣的措辭給她寫了一封信。我說,我能夠體會到一個母親的心情,也能感受到她在遭受拒絕後的失落。我坦白地告訴她,安排誰去擔任那個職位不是我一個人的決定,與個人的喜惡無關,而是選擇最合適的人才,這也是我接受了他人推薦的原因。我表示,很希望她的兒子繼續在原來的崗位上工作,作出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