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作家毛姆的小說《啼笑皆非》中講過這麽一個故事:
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平時總是被人忽略,沒有誰關注他,也沒什麽人跟他交往,以往的朋友跟他的關係也日漸生疏。突然有一天,這個小人物出名了,大街小巷無人不知他的名字。為此,上門道賀的人絡繹不絕,認識的或不認識的人,全都自稱是他的朋友。
這時,一位過去的老友也前來道喜,到底要不要見他呢?他心裏很矛盾:這麽長時間沒聯係了,見麵也不知道說什麽,強顏歡笑不過是浪費彼此的時間;可人家也是一番善意,專程來拜訪,若是避而不見,未免顯得太小氣。在萬般糾結之下,他還是決定見見這位昔日老友。
簡短的交談過後,這位老友向他發出邀請,請他到家裏吃飯。本來這次見麵就已經讓他很為難了,想到馬上還要再次見麵,並在對方家裏用餐,他更是抵觸。可看對方如此熱情,他難以拒絕,最後隻好假裝開心地接受了。在朋友家裏吃飯時,為了避免飯桌上尷尬冷場,他刻意製造話題,可氣氛還是很沉悶,那頓飯吃得無比煎熬。
兩次見麵讓小人物深感痛苦,可他礙於禮節,之後又回請了朋友吃飯。可是,該帶朋友去哪兒吃飯呢?他心想,自己現在怎麽說也是一個名人,做事得有麵兒,總得找個妥當的去處,既不失自己的身份,又能讓朋友開心。如果去太高檔的地方,怕朋友會多想,認為自己在顯擺;去普通的飯店,又怕朋友覺得自己小氣,怠慢了朋友。為了這件事,他反複琢磨,越想越煩……
故事經過藝術加工,略顯誇張,但卻源於現實生活。從一開始,小人物就應該直截了當地拒絕,跟對方說清楚,這樣的話,就不會有後續的一係列麻煩事兒。可是,礙於“麵子”和“不好意思”的心理,他還是違背自己的意願,接受了朋友的拜訪,並到對方家中吃飯,最後弄得雙方都很尷尬,自己也疲憊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