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每當遭遇災難或者逆境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產生抑鬱的反應。當我們失去了重要的東西時,當我們感到被周圍所拋棄時,當我們被羞辱所打擊時,抑鬱總是悄然而至。其實,抑鬱非但於事無補,還會導致我們的心情越來越糟糕,更加不可能好好地解決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修複心態,最好強化並保持正念。
所謂正念,就是以一種特定的方式來覺察,即有意識地覺察、活在當下及不作判斷。首先,正念意味著“有意識地覺察”。在某些情況下,大多數人都會混淆“正念”和“覺察”這兩個詞。其實,這是不好的習慣。但是,並非意味著人們在有意識地覺察自己的情緒。要想保持正念,就要有意識地覺察自己,而不是習慣性地覺察自己。舉例來說,在吃東西的時候,大多數人都知道自己在吃東西,但是並不意味著我們在吃東西的時候念念分明。倘若我們隻能習慣性地覺察,它們就會隨意攀緣,而不會主動將注意力帶回到吃東西的過程。習慣性的覺察沒有任何目的性。但是,目的性卻是正念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假如我們致力於體會當下,不管是情感、呼吸還是諸如吃東西之類的簡單行為,都是在積極地培育心境。假如讓心任意攀緣,就會雜念叢生,包括一些負麵的心念。如果任由心念發展,我們就會不自覺地強化相應的情感,從而導致自己非常痛苦。正確的做法是有意識地強化並且保持正念,隻有這樣,我們才能修複自己的心態,削弱雜念對生活的影響,從而更有利於培育平靜和愉悅的心境。
張琦是一名大學老師,在他45歲時,學校組織的一次體檢中,不幸被查出得了癌症。幸運的是,癌症屬於中期,發現得比較及時。剛開始的時候,張琦老師的心情極度惡劣,他覺得自己活不了多長時間了,即使做手術、做化療,也隻是拖延時間而已。因此,他的情緒很低落,對生活失去了希望。很多親戚朋友都勸他打起精神來麵對現實,樂觀地生活,但是,收效甚微。後來,一位信佛的同學告訴他要堅持正念,並且向他灌輸了很多正念靜想的好處。看到同學說得神乎其神,張琦老師不禁半信半疑。因此,在同學的建議下,他決定先做手術,然後再堅持正麵靜想,看看一段時間以後效果如何。手術之後,張琦老師每天都堅持練習正念靜想,排除一切雜念,堅信自己一定能夠戰勝病魔。奇跡發生了,配合手術和放化療,張琦老師堅持正念靜想,在術後一年複查的時候發現身體的各項指標都恢複了正常,非常健康。自此以後,張琦老師更加用心地練習正念靜想,全然專注身心健康,心胸變得越來越開闊,心態也越來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