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無論是誰,一生的活動無非有兩項:一為說話。二為做事。但無論說話還是做事,都必須既有條又有理。這其中的條理,即為“度”的把握,中國人有句極具哲理的話:“話不說滿,事不做絕”,這句話的含義是,為人處世要低調,要把握好分寸,很多時候,給他人留有機會,也就是給自己拓展空間;而做人太囂張、對他人趕盡殺絕,也無疑斷了自己的退路。反過來,給他人機會,就等於是在為自己拓展空間。
我們先來看下麵一個民間故事:
在明朝時期,尤老翁在蘇州城裏開了一個典當鋪。這位尤老翁平時最懂得忍耐,因此,無論是街坊鄰居,還是外來客人,都喜歡跟他打交道。
有一年快到年關的時候,尤老翁正在屋裏盤賬,忽然聽到外麵有吵鬧的聲音,於是就匆忙地跑了出去。到了櫃台,他看見窮鄰居趙老頭正在與自己的夥計吵架。尤老翁明白,這個趙老頭是一個蠻不講理的人,他沒去問個究竟,就先將夥計們訓斥了一遍,然後好言向趙老頭賠不是。然而,趙老頭絲毫不給尤老翁麵子,還是板著臉孔,站在櫃台前不說一句話。
這時,心中委屈的夥計悄悄對老板說:“老爺,他前些日子當了一些衣服,現在他不還當衣服的錢,卻硬要將衣服拿回去。我向他解釋,他竟然破口大罵,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尤老翁也知道不是自己夥計的過錯,他先吩咐夥計去照料其他的生意,自己決定親自來應付這個蠻不講理的趙老頭。忽然,他頭腦中想到了辦法,快速走到趙老頭身旁,語氣懇切地說:“老人家,不要再對剛才的事情耿耿於懷了,不要跟我的夥計一般見識,你就消消氣吧,大家都是熟人,我不會介意這種小事的,衣服你就拿回去穿吧。”
不等趙老頭回答,尤老翁就吩咐夥計將其典當的衣服拿過來。但趙老頭似乎一點也不感激,拿起衣服就走。尤老翁並不在意,而是含笑拱手將老頭送出大門,然而就在這天夜裏,那個趙老頭竟然死在了另外一家典當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