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小時候是個十分貪玩的孩子。他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母親的再三告誡對他來講如同耳邊風。直到16歲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並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這樣的。
“昨天,”愛因斯坦父親說,“我和咱們的鄰居傑克大叔去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大煙囪。那煙囪隻有踩著裏邊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傑克大叔在前麵,我在後麵。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於爬上去了。下來時,你傑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麵,我還是跟在他的後麵。後來,鑽出煙囪,我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事情:你傑克大叔的後背、臉上全都被煙囪裏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
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傑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髒得像個小醜,於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裏去洗了又洗。而你傑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鑽出煙囪時幹幹淨淨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幹淨呢,於是隻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疼了肚子,還以為你傑克大叔是個瘋子呢。”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了,鄭重地對他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隻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癡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
愛因斯坦從此離開了那群頑皮的孩子。他時時用自己做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於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輝。
有了正確的參照物,才會有正確的方向與行動,切忌盲目地與別人相比較。
遠離牢騷
不少人無論工作在什麽環境中,總是怒氣衝天、牢騷滿腹,總是逢人就大倒苦水,盡管偶爾一些推心置腹的訴苦可以構築出一點點辦公室友情的假象,不過像祥林嫂般地嘮叨不停會讓周圍的同事苦不堪言。也許你自己把發牢騷、倒苦水看作與同事們真心交流的一種方式,不過過度的牢騷怨言,會讓同事們感到既然你對目前工作如此不滿,為何不跳槽,去另尋高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