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千變萬化的,其關鍵之處就是要懂得善移善接。
移花接木、偷換概念法就是把概念的內涵暗暗地偷換或轉移,概念被偷換得越離譜、越隱蔽,概念的內涵差距越大,取得的效果越明顯,也顯得更加精明。
精明是一種情感思維方法,它與人們通常的理性思維方法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對相同之處,人們不用細心研究,就可以自發地掌握;對於不同之處,許多精明人雖已掌握,但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以通常的思維方式去代替精明的思維方法,其結果自然是無法達到精明之意。
精明的思維和通常的理性思維至少有兩個方麵是不同的。一是在概念的使用和構成上;二是在推理的方法上。
那麽,概念在精明中有哪些特殊表現呢?
一般來說,人們進行理性思維的時候,有一個基本的要求那就是概念的含義要穩定,雙方討論的是同一回事。或者自己講的、寫的同一個概念的前提要一致,如果不一致,就成了聾子的對話,各人說各人的。同一概念的含義變過來變過去,也就是語無倫次,這是很容易發生的。
所以,邏輯學要求,說話、做文章、思考問題時概念要統一。這叫“同一律”,違反了這條規律,就是偷換概念。
由於同一概念往往包含著多層含義,尤其是那些基本的、常用的概念尤其如此,因此常常會導致概念含義的轉移。然而,精明的人就能把這樣的概念默默的轉移和偷換。
從前,有個財主特別吝嗇、而且很奸詐。長工們工作一整年不但拿不到一分工錢,反倒欠他不少債。因而再也無人肯給他幹活了。財主無奈,貼出告示,願出高價雇人幹活。
這時,有個叫李剛的年輕人,願意給他幹活,財主答應給他一年三十塊大洋的工錢。但是必須要做到以下兩點:一是別人不吃的東西你都得吃;二是別人不幹的活你都得幹。如果做不到其中的任何一點,就扣除全年的工錢,李剛全都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