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精明人辦事的135個小技巧

32、正確待得失

字體:16+-

何為得,何為失,需要我們細細思量。

《老子》中說:“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失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這段話的大意是人的一生之中,名譽、名聲和生命到底哪個更重要呢?自身與財物相比,何者是第一位的呢?得到名利地位與喪失生命相衡量起來,哪一個是真正的得到,哪一個又是真正的喪失呢?所以說過分追求名利地位就會付出很大的代價,你有龐大的儲藏,一旦有變則必然是巨大的損失。追求名利地位要適可而止,否則就會受到屈辱,喪失你一生中最為寶貴的東西。

老子的話極具辯證法思想,告訴我們應該站在一個什麽樣的立場上看得失的問題。也許一個人可以做到虛懷若穀,大智若愚,但是事事吃虧,總覺得自己在遭受損失,漸漸地就會心理不平衡,於是就會計較自己的得失,再也不肯忍氣吞聲地吃虧,一定要分辯個明明白白,結果朋友之間,同事之間是非不斷,自己受了不少氣,而所想到的也照樣沒有得到,這是失的多還是得的多呢?

春秋戰國時期的宓子賤,是孔子的弟子,魯國人。有一次齊國進攻魯國,戰火迅速向魯國單父地區推進,而此時宓子賤正在做單父宰。當時也正值麥收季節,大片的麥子已經成熟了,不久就能夠收割入庫了,可是戰爭一來,這眼看到手的糧食就會讓齊國搶走。當地一些父老向宓子賤提出建議,說:“麥子馬上就熟了,應該趕在齊國軍隊到來之前,讓咱們這裏的老百姓去搶收,不管是誰種的,誰搶收了就歸誰所有,肥水不流外人田。”另一個也認為:“是啊,這樣把糧食打下來,可以增加我們魯國的糧食,而齊國的軍隊也搶不走麥子作軍糧,他們沒有糧食,自然也堅持不了多久。”盡管鄉親父老再三請求,宓子賤堅決不同意這種做法,過了一些日子,齊軍一來,把單父地區的小麥一搶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