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精力管理:與其管理時間,不如提升精力

Chapter/07 生活課|踐行極簡,丟掉煩瑣與煩惱

字體:16+-

Q1:每天頻刷手機,你學到了多少東西?——泛濫的信息會降低大腦的思考力

斯坦福大學的勞倫斯·萊斯格教授,曾經分享過他的一個習慣:每年關掉自己的網絡一個月,打電話的次數也盡量減少;平時需要集中精力的時候,也會關閉網絡。

身在互聯網時代,要關閉網絡一個月,著實是需要勇氣的。當然,我們沒有必要完全效仿勞倫斯教授的做法,但對於他這一做法的價值和意義,卻是值得我們深思的。現代人的手機上都有不少的APP,且不說耗費時間的各種遊戲了,僅僅是微信朋友圈、公眾號和新聞類的軟件,就已經讓我們目不暇接了。

我記不清有多少次,抱著手機滑動屏幕,一條條地翻看動態,不時地給別人點讚、評論,或是閱讀文章,完全忘記了時間的存在。直到感覺眼睛酸了、脖子痛了,再看一眼時間,才發覺已經過去一個多小時了。此刻,除了身體上的酸痛以外,大腦一片空白。印象中我是讀了幾篇文章,可這種碎片化的閱讀,似乎隻是在看的那一刻自認為領悟了,可在關閉了頁麵之後,那種感悟就徹底煙消雲散了,再沒什麽印象。

意識到這一問題後,我選擇了忍痛割愛,關閉朋友圈功能。隻是偶爾想了解某朋友的近況,才會特意去點開查看。這樣做的好處在於,避免打開微信的那一刻,被朋友圈更新的“小紅點”吸引,習慣性地去打開瀏覽。雖然這隻是一個不起眼的動作,可每天刷上10次,每次3分鍾,就會耗費掉30分鍾,精力也會被分散。況且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隻刷3分鍾,看到好看的文章,可能一次瀏覽就得花掉十幾分鍾,想想實在可怕!

除了關閉朋友圈以外,我還卸載了新聞類軟件,並總結出一條心得:少看社會性新聞,是對自我的一種善待!之所以這樣說,想必大家也能猜到,那些吸引眼球的新聞標題,總能巧妙地勾起人的好奇心,可打開之後呢?不是看到沒有營養價值的八卦,就是看到戳心的、令人產生焦慮情緒的負麵新聞,著實是對身心的一種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