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閑聊,朋友問我:“逛街閑玩不耽誤,一年高產N多篇文章,你有三頭六臂啊?”
我倒真想有三頭六臂,無奈就是一個普通的俗人,隻有一個腦袋一雙手。在找尋高效工作與高質量生活的平衡這件事上,我也走過不少彎路。特別是在剛入駐某平台成為簽約作者和剛開通微信公眾號的那一年,我就度過了一段繁忙而焦慮的日子,每天花10小時在電腦跟前,稿子的字數卻不見增加,工作進度慢得像蝸牛。
作為自由職業者,我不太受拖延症的困擾,可那段時間卻出現了例外。仔細分析發現,大概是因為突然接觸了兩個新鮮事物,總忍不住想去看看。每天打開電腦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評論留言,看其他文章。待真正開始工作時,基本上已經過去一個多小時了。這還不算完,工作剛有點頭緒,寫了幾百字,突然又想去看看,再次打開,把一些文章更新到微博,然後一個小時又過去了。一天下來,我不知道要打開那些網頁多少次,時間嗖嗖地就過去了,好像很不夠用,但真正要做的事情,卻被耽誤了。眼看著截稿日期越來越近,積壓的任務量越來越多,我開始煩躁不安,焦慮緊張一股腦兒全來了。
當壓力超過了潛意識所能接受的臨界值時,就會引發焦慮、抑鬱和無力感,讓我們感覺無法再愉快地工作和生活了。工作的熱情降到冰點,堆著一堆的事情,就是不想做,可越是不做,壓力就越大,形成了惡性循環。怎麽破?我在意識到任務快完不成時,終於清醒了。
我把工作時間從每天的8點鍾,提前了1個小時,7點開始正常工作。坐在電腦桌跟前,列出“今天”要完成的任務,在頭腦高效的時間段裏,心無旁騖地投入其中,除了查詢相關資料,不玩手機,不開網頁,專注地寫稿。我個人的黃金時間是上午的8:30—11:30,下午2:30—5:30,這些時間我盡量會用來工作和充電,剩餘的時間可以稍作休息,去看看網頁、處理下留言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