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度,我把完美主義當成了一個“褒義詞”,認為它象征著嚴謹自律,以及高標準。然而,這個“褒義詞”並沒有帶給我太多正向的體驗,反倒讓我一次次靠近崩潰的邊緣。
當一些事情沒有做好,或是沒能達到我預期的理想效果時,我會陷入懊惱和煩躁中;我痛恨失敗,總在極力地避免這件事的發生,可無論怎麽努力,還是會與它不期而遇;我拚命地追求生命的完美,不想接受任何的瑕疵,但生活中的那些障礙總是頻頻冒出,壓根沒有聽從過我的意願,這讓我產生了強烈的挫敗感,愈發地懷疑自己、否定自己。
正是這個原因,促使我踏上了自我探索與學習之路。我逐漸地了解到,完美主義與積極的正能量之間,根本不是等號的關係,像我那樣的情況其實是“消極的完美主義”。
對於“消極的完美主義”,百度百科上的解釋是這樣的:“在心理學上,具有消極完美主義模式的人存在比較嚴重的不完美焦慮。他們做事猶豫不決,過度謹慎,害怕出錯,過分在意細節和講求計劃性。為了避免失敗,他們將目標和標準定得遠遠高出自己的實際能力。”
消極的完美主義,最突出的特點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害怕不完美。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之一、《脆弱的力量》一書的作者布琳·布朗認為,消極的完美主義並不是對完美的合理追求,它更多的像是一種思維方式:如果我有個完美的外表,工作不出任何差池,生活完美無瑕,那麽我就能避免所有的羞愧感、指責和來自他人的指指點點。”
消極的完美主義給人帶來的直接影響是什麽?對此,我的感觸有以下幾方麵。
第一,很難著手去做一件事,喜歡拖延,一想到中途可能遭遇失敗,就會選擇放棄。
第二,容錯率特別低,任何事情稍有瑕疵,就全盤否定,陷入沮喪和自我懷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