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精力管理:與其管理時間,不如提升精力

Q2:忍住不發脾氣,算不算是情緒控製?——管控情緒是以恰當的方式釋放負麵情緒

字體:16+-

盡管我們前麵說到,沉浸於負麵情緒是一場自我消耗,但這並不意味著負麵情緒一無是處,管控情緒就是要徹底消滅或壓抑負麵情緒。這是片麵的認知,因為每一種情緒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痛苦能讓我們回歸到此時此地的現實中;內疚能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目的;焦慮可以引起我們的注意,讓我們多為將來做準備;恐懼可以動員全身心,讓我們保持高度的清醒來應對險情……這些痛感,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動力。

情緒本身沒有好壞之分,隻是人們對環境的某種反應。如果我們在內心深處認為情緒本身是壞的,是不可接近的,或是對它提前預設了立場,那我們必須要澄清這個錯誤觀念了。事實上,情緒是一種中性的力量,每個人都會有傾向於不同情緒的反應,這很正常。當負麵情緒開始影響我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時,人為的選擇才是決定“好壞”的分水嶺。

換句話說,麵對同樣糟糕的境遇,有的人可以很好地對負麵情緒進行管控,有的人卻隻會遊走在放任與壓抑之間。這也是菲斯汀法則給我們的啟示:“生活10%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另外的90%則由你對所發生之事的反應決定。”

現代職場人一邊承受著職場的重壓,一邊承擔著生活的艱辛,職業瓶頸、人際關係、房貸、車貸、教育經費像是一塊塊石頭,沉重地壓在心口。可是,有多少人會把這些感受用妥帖的方式表達出來呢?更多的人選擇了沉默,所以才有人說:“現代人的崩潰是一種默不作聲的崩潰,看起來一切都很正常,會說笑、會打鬧、會社交,表麵平靜,實際上心裏的糟心事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了。”

情緒的流露變成了最昂貴的奢侈品,似乎隱忍才是成熟的標配。直到某一刻,實在忍不下去了,又以另一種極端的方式爆發。其實,無論是壓抑還是爆發,最終買單的人都是我們自己。認真回顧一下:有多少次的隱忍壓抑,以口腔潰瘍、喉嚨疼痛的方式變相折磨過我們?有多少次亂發脾氣,讓我們和親近的人相互嘶吼、形同陌路?有多少的焦慮和煩躁,讓我們什麽都沒有做,卻已感覺精疲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