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子語錄】
言往者,先順辭也;說來者,以變言也。善變者審知地勢,乃通於天,以化四時,使鬼神,合於陰陽,而牧人民。見其謀事,知其誌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合而不結者,陽親而陰疏。事有不合者,聖人不為謀也。
【語錄精解】
與君王談論以往的事情,貴在順應君王的心理加以合理解釋;談論未來的趨勢,貴在留有餘地,隨機應變。善於應變的人能夠審時度勢,通於天地自然,以化合四時;役使鬼神,契合於陰陽變化的規律,從而得心應手地控馭天下百姓。謀士在觀察到國君在謀劃事情時,一定要知曉君主的意圖和心願。如果出的計謀與對方意向不吻合,那是因為你對對方的意圖和情況沒有摸透。如果計謀與對方的意圖一致,但總不能達到默契,那就是因為君臣的關係表麵上看很親熱,實際上二者內心裏卻有很大的距離。如果與國君的意見沒有吻合的可能,聖人是不會為其謀劃的。
胡雪岩曾有名言:“天變了,人應變。”意思是指時勢時局變了,人也應做出相應的變化與調整以順應時局。
胡雪岩做事總是隨時而變,見機行事,急緩相宜。生意場上,充滿了搏殺,也充滿凶險,往往一著不慎,滿盤皆輸。而且生意越大越難以照應,也就越容易出現疏忽。因此,馳騁於生意場上,不能恃強鬥狠,也不能大意粗心。一事謀定後動,未雨綢繆,是生意人一定要記取的。
杭州被太平軍團團包圍,王有齡遵地方官“守土有責”的慣例,率杭州軍民堅守孤城,終至糧草盡罄,斷糧達一月之久,連藥材南貨,比如熟地、黃精、棗栗、海參之類,都拿來做了充饑之物,再後來就是吃糠、吃皮箱、吃草根樹皮,最後已經到了割屍肉充饑的地步。胡雪岩冒死出城,到上海買得一船救命糧,運至杭州城外的錢塘江麵,無奈進城通道已經完全斷絕,城內城外相望而無法相通。在經曆了三天度日如年、寢食俱廢的等待之後,胡雪岩終於同意讓陪他一起到杭州送糧的蕭家驥冒險進城,向城中通個消息,並商量一下,看能不能找到將糧食搶進城中的辦法。蕭家驥出發之前,胡雪岩問他如何到對岸,如何進得杭州城去,遇到清朝和太平軍雙方的人又如何應對。對於這些至關重要的問題,蕭家驥其實想都沒想,以他的意思,這種情況下,原本隻能見機行事碰運氣。但胡雪岩不同意隻是去見機行事碰運氣,他對蕭家驥說了上麵引在題下的那段話,並且為他籌劃了細致的應對方案,才放他出發。胡雪岩說:“這時候做事,不能說碰運氣,要想停當了再動手。”他這裏說的“這時候”,自然不是指商事運作的時候,不過,他所說的危急時刻“不能說碰運氣,要想停當了再動手”其中包含的道理,用於商事運作卻也是極為恰當的。其實,做生意許多時候遇到的情況與蕭家驥此時冒險進城也非常相似:救命大米費盡辛苦已經運到城外,絕沒有無果而返的道理。而要事情有一個結果,就必須冒這一次險。當時的情形是,城外的人對城內的情況一無所知,城外有重重圍兵,抓住想要與城中守軍互通消息的人,一定會予以重罰,弄不好還會殺頭。而被圍的人此時實際上也已成驚弓之鳥,蕭家驥在城中沒有一個認識的人,加以這個時候又不能寫一個能夠證明他的身份的文書信函之類的東西帶在身邊,進得城去也有可能被當成奸細。也就是說,無論是落入圍兵之手,還是進得城去,應對稍有差錯,都會性命不保,更不用說完成此行的任務了。蕭家驥此行,實在吉凶難卜,結果隻能等到最後才能見分曉。生意場上何嚐不是如此!做生意許多時候也必須冒險,要賺大錢常常還要冒大風險。比如大著膽子投資一樁生意,這筆錢投下去,究竟是帶來大筆的進賬,還是血本無歸,總是很難預先清清楚楚地知道的,常常也必須是等到最後才能見分曉。人們常常用戰場比喻商場,把冒險投資比喻為“押一寶”,就在於它們之間確實是十分相似,戰場、賭場、商場,它們都是瞬息萬變、險象環生且吉凶難卜,偶一疏忽往往就因一著不慎而滿盤皆輸,而且一樁生意的疏忽常常還不僅僅是一樁生意的失敗,而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導致全麵崩潰。比如胡雪岩對自己錢莊和典當生意的失察疏忽,導致的後果就是一動而全動,一倒而全倒,終致無救。所以,一個在商戰中縱橫搏殺的人,必須時刻注意既要膽大還要心細,必須時刻注意提醒自己,要謀而後動,“想停當了再動手”。如果這些問題“想停當”了,自然也就不妨大膽動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