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經濟學入門:理解真實世界的88個經濟學常識

83.既要低頭拉車,也要適當展示自我|注意力經濟學

字體:16+-

兩個年輕的女孩同時入職,年齡相當,學曆不相上下,最初擔任的都是文員工作。三年後,女孩從文員轉到市場部做業務,拿出了漂亮的業績,一路晉升為銷售組長。女孩B依舊在文員的崗位上,雖然也做得兢兢業業,可始終就像是角落裏可有可無的人,很少有人注意她。就連後來的新人,也因為處事幹練,每天在辦公室裏給大家帶來新奇的消息,人緣極好,深得領導賞識,被調到了總經辦去做助理。女孩B也想不明白,自己沒有偷懶,也很敬業,為什麽不能得到重用,也無法吸引眾人的注意呢?

職場中能平步青雲的人,往往都是人群中的亮點。毫不誇張地說,他們在沒有成功之前,就已經為自己創造了機會,通過自己的表現,引起周圍人的注意。至於加薪升職,也隻是這一過程的結果而已,因為他們在有意或無意間運用了“注意力經濟學”。

所謂注意力經濟學,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赫伯特·西蒙最先提出的,他認為:當公眾接收信息時存在著消費,消費的正是他們的注意力。我們生活在一個由注意力經濟構築的信息環境中,注意力具有廣泛的使用價值,這也使得它成為重要的資源和消費品。在對當今經濟發展趨勢進行預測時,赫伯特·西蒙還指出:“隨著信息的發展,有價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

置身於互聯網時代,我們對於注意力經濟的體驗,可能更加深刻:從圖文廣告到短視頻,從衣裝打扮到吃播,無疑都在以吸引眼球和注意力的方式賺取流量。就像托馬斯·達文波特在《注意力經濟》中說的那樣:“在新的經濟下,注意力本身就是財產……現在金錢開始與注意力一起流動。”注意力形成經濟,爭奪眼球形成競爭,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商場如是,職場亦如是。企業管理者在提拔員工時,也會優先考慮那些給自己留下良好印象的人,如果一個職員能及早地控製領導的“注意力消費”,有效地推銷自己,脫穎而出的概率就變得很大。相反,從來不曾消費過領導注意力的員工,被重用的概率就變得小很多。比如,有些員工本身工作能力很好,但處世態度消極,從來不肯主動接受挑戰、展示自己的潛力,這樣的話,自然就沒辦法贏得領導的注意力,也很難在事業上有大的進展;還有些人任勞任怨,成了職場中的“濫好人”,幫了別人不少忙,自己的事卻經常受影響,這樣也很難贏得領導的賞識;抑或工作不努力,抱怨比誰都多,很難讓領導對其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