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上有一個理論叫“路徑依賴”,是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思提出來的。路徑依賴指的是,一種製度一旦形成,不管是否有效,都會在一定時期內持續存在並影響其後的製度選擇,就好像進入一種特定的“路徑”,製度變遷隻能按照這種路徑走下去。由於“路徑依賴”理論成功地闡釋了經濟製度的演進規律,格拉斯·諾思也因此獲得了1993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在現實生活中,路徑依賴的情況屢見不鮮,因循守舊就是最常見的。路徑依賴有點像物理學上的“慣性”,一旦選擇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是壞,都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當前,有不少傳統企業都陷於“活不了,又死不起”的困局中,阻礙它們打破僵局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習慣把優質的人才和資源配置在過去的事情上去,企圖通過追加投入挽救已經成為過去的事,或是讓過去的事重獲新生。有些企業很喜歡講“二次創業”,可這種“老瓶裝新酒”的做法,很難讓企業徹底擺脫衰敗的命運。
這種經營慣性,其實就是一種路徑依賴,而路徑依賴的本質是能力依賴。當嚴峻的外部環境逼迫企業走出舒適區時,許多企業已經積重難返了。不能適應新環境,不能丟下過去的玩法,不能拋棄讓自己沾沾自喜的製造能力,不能遠離那些假大虛空的口號,不能把自己“歸零”,就很難客觀地、理性地看待市場變化,看待自身的問題,看清未來的趨勢,最終的結果自然就是,很難找到破局的出路。
企業想實現可持續發展,一定要有“歸零”的心態,敢於“革自己的命”。如果市場環境不變,過去的經驗就是可行的;如果環境不斷變化,企業的經營管理體係每隔幾年就要與時俱進地進行調整,一定要從“後知後覺”轉變成“先知先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