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婭和新同事相約一起逛街,到了商場以後,曉婭發現同事花錢特別爽快,雖然拿著和自己一樣的工資,但買的化妝品都是大品牌的,衣服也都是四位數的,這讓曉婭感覺有些尷尬,不好意思去看一兩百塊錢的打折衣服。新同事比曉婭小兩歲,曉婭覺得如果今天什麽都不買,或者買點便宜的東西,多少會顯得有些寒酸。
就這樣,曉婭一狠心,花了半個月的工資,給自己買了一件大衣。回到家以後,曉婭就有些後悔了,那個同事是單身,而自己去年剛結了婚,家裏每個月都要還貸款,現在一下子花掉了半個月的工資,這著實讓曉婭感覺有些心疼,更引發了焦慮。
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情況?當身邊的人購買了某種商品,惹得周圍人羨慕時,你也會跟著購買這種商品。經濟學中認為,消費者在認識和處理自己的收入、消費及其相互關係時,會不自覺地和其他消費者比較,以認定自己的所屬。這個時候,其他消費者對於這個消費者的影響,被稱為“示範效應”。
就像上文中的曉婭,看到與自己收入差不多的同事給自己買東西那麽爽快,消費心態受到了很大的衝擊,於是就開始效仿對方的行為。由此不難看出,人們的消費行為不僅僅受收入水平的影響,還受到收入與自己相近的人的消費行為的影響。這些人的行為具有示範效應,在看到他們因收入水平或消費習慣的變化而購買高檔消費品時,哪怕自己的收入沒有變化,也可能會效仿他人擴大自己的消費開支。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是因為消費者對於某種商品的需求,取決於其他消費者對這些商品的需求,也就是消費的示範效應。消費者在認識和處理自己的收入與消費及其相互關係時,會跟其他消費者相比較,其消費支出會受到周圍其他某些消費者的影響,即他認為自己屬於的那一類人。一個年輕的女孩可能會和她的朋友或同事穿同類型的衣服,做同款的頭發,但絕對不會跟她的媽媽穿同類的衣服。由此可見,消費者包含許多群體,有許多消費者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算在一定的群體內,其消費就會朝著這個群體內的其他人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