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經濟學入門:理解真實世界的88個經濟學常識

32.為什麽粗糧的價格變得比細糧貴?|均衡價格

字體:16+-

在經濟困難時期,若是能吃上一鍋白饅頭,一碗白米飯,會讓人激動得落淚。然而,從十幾年前開始,細心的人可能發現了,粗糧的價格慢慢超過了細糧。就拿玉米來說,2007年陝西寶雞地區玉米的工業收購價格是1.66元/千克,同時期每千克小麥的市場價格僅為1.44元/千克。為什麽過去讓人“吃膩”的粗糧,而今變得越來越值錢了呢?

這就涉及經濟學中的“均衡價格”的問題。所謂均衡價格,是商品的供給價格與需求價格相等時的價格。如果市場價格高於均衡價格,市場上就會出現超額供給,超額供給就會使得市場價格趨於下降;反之,如果市場價格低於均衡價格,市場上就會出現超額需求,超額需求使得市場價格趨於上升直至均衡價格。

當粗糧玉米的價格變得比小麥還要貴時,這就說明它們之間的供求關係發生了變化。市場規律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供過於求,價格下降;供不應求,價格上漲。可能有人會問:難道供求關係會一直這樣往複循環嗎?沒有一個平衡點嗎?

按照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這種平衡是存在的,即均衡價格。所謂均衡價格,是指某種商品的需求與供給達到均衡時的價格。均衡價格的形成,就是價格決定的過程,是通過市場供求的自發調節形成的。市場的供給圍繞均衡價格上下震**調節,讓市場的無規律性自動調節呈現規律性,這也是為什麽亞當·斯密說“看不見的手”在強迫著價格均衡。

西方經濟學認為,價格機製在市場經濟中對資源配置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市場通過價格調節來協調整個經濟中各個經濟主體的決策,讓消費者的購買量與生產者的產量之間保持平衡。在市場經濟中,有關資源配置的問題都由市場價格機製決定,如:要生產什麽?怎樣生產?為誰生產?由市場的供求均衡形成的均衡價格,可以有效地引導社會資源進行有效配置,實現最優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生產者利潤最大化的產品產量綜合,剛好與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產品消費量組合達成一致,繼而使社會福利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