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7年開始,次貸危機一詞開始頻繁出現在各種媒體上。
什麽是次貸危機呢?我們拆解一下這個詞,先從“次貸”說起。
貸款在美國是一種普遍現象,特別是買房這件事,很少有人付全款,都是長時間貸款。然而,美國的失業和再就業情況也很普遍,那些收入不穩定甚至沒有收入的人,買房時由於信用等級達不到標準,就被定義為次級信用貸款者,簡稱次級貸款者。這個“次”是相對“高”和“優”而言的,代表信用低、還款能力低。所謂次貸,就是次級按揭貸款,給這些信用狀況較差、沒有穩定收入和還款能力證明的個人的住房按揭貸款。
相比給信用高的人按揭貸款,次級按揭貸款的風險較大,因而利率也高一些,這樣可以讓次貸機構獲得更大的收益。為了盡快回籠資金,次貸機構把這些貸款打包發行債券,這些債券利率也比優貸的利率要高。麵對高回報的**,投資銀行、對衝基金等投資機構紛紛向這些債券拋來橄欖枝。
然而,上述的高回報是有條件的,那就是美國房價不斷上漲。如果房價持續上漲,利益鏈條可以正常運作,遺憾的是,從來沒有隻升不降的資產價格。當經濟進入滯漲,通脹泛濫,資產價格就會下跌。從2006年開始,美國樓市開始下滑,房價也隨之下跌,次級貸款的多米諾骨牌也隨之倒塌,眾多家庭無力償還貸款,大量的違約房產被銀行收回拍賣,貸款銀行遭受巨大損失,美林、花旗、瑞銀等多家知名投資銀行也沒能幸免。
次貸危機讓美國經濟陷入了增速減緩的困境,甚至麵臨經濟危機,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第一,美國進口需求下降,以及美國政府應對危機而導致的美元大幅貶值,嚴重惡化了中國出口行業的外部環境;第二,次貸危機的爆發改變了全球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推動了全球範圍內的金融產品價值重估,增加了金融市場的波動性;第三,次貸危機對中國外匯儲備的管理帶來巨大挑戰。次貸危機發生之後,美元貶值使得我國對國際外匯儲備的購買力在縮水。同時歐元、美元這些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未來的幣值變化越來越難以預測,使得外匯儲備管理越來越難。在經濟全球化的格局下,美國的經濟變臉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